阅读历史 |

第362章 娲神苗裔(5)(2 / 2)

加入书签

王管事当年上山落草之时,就曾和几个生死过命的兄弟住过一个仙人柱。

然而王管事本人却对这种部落山村常见的仙人柱嗤之以鼻,十分不以为然。

据王管事讲,这个仙人柱最大的一个毛病,就是仙人柱其实是敞口的,帐篷最顶上那个尖口是不封死,抬头就能看见天上星星的那种敞口。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不用为烹煮食物的火塘单独铺设独立的烟道,生活炊饭时产生的烟气会向上顺着敞开的口子飘走,不会呛到生活在帐篷里的人。

甚至这种上浮的炊烟还会赶走天上飘落的雪花,就算外面已是雪覆枝头,呆在仙人柱里的人们也不用担心会有雪花飘到自己头上。

但仙人柱这样敞口的设计却也有一个十分致命的缺陷:留不住那些高温的烟气。

这里可是一年里四个月降雪封山,隆冬时节屋外能洒水成冰的关外!

那些灶膛里产生的高温烟气,就是救人性命的祖宗!

为了充分利用这种高温烟气,当地汉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房屋墙壁和土炕内部砌出弯弯曲曲的烟道,充分利用过路烟气释放出的热量取暖防寒。

而仙人柱就白白浪费了如此宝贵的高温烟气。

所以仙人柱有一点十分不好,那就是居住者很少有清晨不被冻醒的时候。

为了保持帐篷内部的温度,仙人柱外面全都覆盖数层厚重的兽皮;一旦将帐篷门扎牢,仙人柱内部几乎就是完全封闭的。

此时唯一能够给仙人柱内部通风换气的,就只有开在高高帐篷顶上那个小小的气窗。

因此仙人柱内部的火塘一定不能砌大了,更不能往火塘里一次性投入大量木炭,不然在火塘周围取暖歇息的人们就有窒息而死的危险。

可要是少放木炭,又不够支撑塘中余烬阴燃一宿,这样一来,居住者难免会在清晨被冻醒。

“哎,说起来真是晦气,本来我还想靠教授格格们熬制细盐的点子说动那个博烈觉昌,哪成想关外随处可见的火炕这里居然没有,这下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一听杨从循主动提起熬制细盐,胡三顿时起了兴致:“我说杨兄,你说这格格坳也不乏能人智士吧?为啥你一眼能看出熬盐是门可以发财的买卖,她们就一直蒙在鼓里呢?”

见胡三卖力吹捧自己,本就酒品不甚好的杨从循顿时将嘴一咧:“还能为啥?咱出身商贾世家,这眼力见识比她们所有人都强,能够一眼看出这其中的商机呗。”

要咱说,杨从循这张嘴也是够臭屁的,诸位不妨想想这厮那回在借宿的破庙里喝醉酒都干出何等异想天开的举动。

但这回他却一语说到了点子上,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鸿沟巨壑,一个人能办到的事情多半也难不倒他人。

这中间差的,往往就是那个能发现商机的见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