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7章 心中的天长上国是?(1 / 2)

加入书签

有了冯逍内心想法的提醒,嬴政就结合了过去的一幕幕,才发现了来自于百姓的强大威力。

要是六国百姓,都和老秦人一样那么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了国家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

那么别说一统六国了,恐怕大秦连函谷关的大门都走不出去。

同样的,在六国的百姓和贵族不停地对抗的时候,大秦的百姓却和国家保持着高度一致的态度。

共同努力为了大秦的东进而做着巨大的努力。

从君王到底层的百姓,已经将东出函谷化为血脉里的执念。

甚至为了实现这一翻身的理想,老百姓甚至舍弃了自身的利益,强大了秦国。

国家强了但是老百姓没有富、也没有强。

可正是这股意念,支持者老秦人众志成城,上下一心,才保证了大秦最后的胜利。

如今目的达到了,愿望实现了。

以往不顾一切的老秦人,热血开始慢慢平息了。

已经注意到民心的嬴政才发现,以往为了国家可以舍弃一切的老秦人,开始慢慢向着国家有所求了。

甚至当基本的生存环境受到骚扰时,关中的老秦人也会发牢骚了。

其实这才是一个国家民心地正常状态,以往秦国时期的老秦人,那是几位特殊的状态,甚至连重复的可能性都没有。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嬴政即想打赢匈奴,也不想再将负担分摊给百姓的原因。

因为民心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要是在这么下去,总有一天,大秦就真成所有人口中地爆秦了。

只要不是军事问题,冯逍自认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这不,在苦苦思索之后,终于让他有了一个眉目。

大秦有钱吗?没有!

那么整个大秦都贫穷么?

当然不是!

最起码,单单在咸阳,就有满足大军辎重的需求。

只不过这些粮草都是以分散的状态,储存在各个贵族和商人的家里。

如果把匈奴换成李自成,把贵族换成东林党。

此时大秦面临的局面,到和明末有几分相似。

不同的是,嬴政就没有想到过要募捐这条路。

而大秦的朝臣也没有想过,从贵族的手里收集粮草。

一是因为无论是嬴政还是这些贵族,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手里有多少粮草。

或许一家而言,没有多少。

就如冯府一样,他们一般情况下,会在家里储存两道三年的口粮。

虽然听上去很多,但以此时一日两餐的量,其实也没有多少。

更不用说这些粮食对于三十万大军的辎重来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但所有人都忘记了,咸阳最多的就是贵族。

尤其是大秦一统六国之后,但凡是在战场上获得了功勋的,基本上都挤进了咸阳之中。

有地有田,不用赋税,不用操心徭役。

几年下来,如果没有积攒上一堆粮食,那才叫有问题呢。

更何况给家里积攒粮食,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甚至是咸阳城里大部分的百姓家里,都积攒着不少的粮食。

而思想陷入误区的嬴政和大秦朝臣,就完全没有看到这么一个巨大的宝藏。

如今它被冯逍发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