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方氏族长(2 / 2)
种田?象他这种干大事的人,种田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绝不可能将宝贵的青春虚耗在田间地头。
老天爷送他穿越过来,又给了一张作弊的脸,若是庸碌而过,自己对得起谁?
将来有什么打算?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至少有一匹布那么长。
数百年的代沟隔阂也不是三天三夜就能说得完的,你确定要听?你能听得懂?
方唐镜眨眨眼,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幼齿一点:“请族伯指教?”
“指教”带有指点和解惑的意思,乃是学生向师长求教的用语,这让老族长满意得直想哼哼,半眯的眼睛满是笑意:
“你虽是被革了功名,可公道自在人心,十六岁便高中府试第一,任谁也不敢忘记你曾是松江府的第一秀才,别说是方家村,便是整个南直隶也是排得上号……”
方唐镜先是愕然,接着便又惊又喜。
惊的是早知道自己曾经是秀才,却没想到前任居然还是个学霸,不但十六岁考上了秀才,而且还是府试第一,这是什么?学霸中的考霸啊!
由古至今,国人就有信奉神童的情结,信奉“当官须趁早,及第必争先”。
越是年轻的读书人越有前途,也越是吃香。
先不说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十四岁中进士的北宋首相晏殊;
也不说那写下“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前朝神童汪洙。
国朝就有诸多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单说其中一人就让人高山仰止:
此人便是解缙,五岁开蒙,七岁成诗,十二岁明经义,十七岁乡试解元,十八岁进士第十名,三十五岁便做到了内阁首辅。
总裁《太祖实录》,主持编纂《永乐大典》,著作等身,其人一生,无论文采政绩还是人望,贯穿整个大明,都是后世读书人仰望的偶像。
纵观整个大明朝,凡二十岁左右中进士的神童,莫不是有大成就之辈,比如于谦,费宏,张居正,严嵩,杨慎,徐琦,薛瑄。虽说下场大都有点惨,却也大多在青史留下浓重的一笔。
整个大明史,神童情结都是相当严重的。
喜的是这十六岁中秀才的身份足以让自己扬名立万,开拓出无数条财路。
名这东西,自古便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文人相轻,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出名,这便是文无第一的由来了。
另一方面,人们又对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文人充满了同情。
比如蒲松龄,曹雪芹,唐伯虎。一提到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掬一把同情的老泪。
所谓名利不分家,有了名,利还会远吗?
有了第一秀才这张悲情牌,盗版什么诗词歌赋千古名篇岂不是顺理成章?
且不说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为谁风露立中宵”之类的惊艳。
单说《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著都还没影吧?
若是刊发于世,光稿费就能数到手抽筋,流芳千古什么的毛毛雨啦。
能从一个废物身份中挖掘到闪光点,并引申出无数金光大道,方唐镜不得不佩服自己!
原来自己除了帅,也太有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