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贤侄大才(2 / 2)

加入书签

在大明,不,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真正会数学的人都极少,因为不是科考项目,所以没人理会,原因就这么简单。

这也导致了自祖冲之到满清灭亡的一千多年,数学这一块基本没什么跨时代的进步。

“东翁英明,不过在小侄看来,自是多多益善,若是有五六万两起步是最合适的。本大利才大嘛。”

“五六万两!!”周县尊被惊到了,只觉得心跳出奇的厉害。

“东翁请看……”方唐镜随手扯过一张纸,提笔在上面写写画画道:

“先说赈灾,这是小头,也是最繁杂的出项,学生计划将灾民全部重新安置,建一个扶贫小区,需要石料…,石灰…,人工…,材料…”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盘活经济,按一石粮半两银子计算,我们第一期计划需要收购三万七千石,这就是……,收购生丝……”

方唐镜一项项罗列下来,林林总总达百多项,最后大笔一挥,写下总数:五万三千一百七十六两五钱。

方唐镜这边笔走龙蛇,周县尊那边看得眼花缭乱,方唐镜放下笔,轻松地道:

“小侄腹算过,现在的方案是性价比最佳的方案,当然,若是钱少,也有钱少的方案,一切看能筹到多少银两再调节便好。东翁以为可好?”

方唐镜说得口渴,便取茶小饮,过了半晌也没听到周县尊回应,定睛一看,却见周县尊双目圆瞪的盯着那两张草稿,脸上涨得通红。

“东翁,东翁,可是屋里太憋闷?”方唐镜关切地问。

“啊,啊,这个,还好,还好。”周县尊总算被方唐镜唤醒过来,红着老脸问道:“贤侄这上面写的可是数字?”

这……,方唐镜猛地想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这时代阿拉伯数字还没有流传到大明,大明计数普遍是用算盘,算筹。

大意了,连忙补漏:

“是啊,阿拉伯数字,小侄游学松江府,偶遇几位番人,一番攀谈之下,见其计数之法颇有简便之处,一时见猎心喜,便学了来,此法甚易,待此间事了,小侄整理出来与东翁同乐,一看就会。”

不料,周县尊不仅没有释疑,反倒更为好奇:“你还会番语?”

果然是一句谎言需要用更多的谎言去圆:“这个,番人浑身长毛,都是些未开化的猴子,其语言甚易,略一学便会。”

方唐镜说这话的时候,觉得良心真的是很痛,默默的为上一世,那些奋斗在外语不知多少级的同学们道了一声对不起。

周县尊总算是释然了,抚须点头:“老夫昔日在京师,也颇见过一些化外之民,最喜吃带血之肉,毛如猿猴,举止粗鄙,想必学问是极差的,语言简陋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贤侄当虚怀若谷,收百家之长,去其糟粕,不可骄傲自满。”

“正是,正是,东翁所言甚善,小侄铭记于心。”方唐镜抹了一把汗,总算圆过去了。

其实方唐镜根本没想到,周县尊之所以要长篇大论,乃是掩饰心中的惊骇,周县尊想不到这林林总总百余项帐目,方唐镜竟然随口就算了出来,还是心算。

换作是周县尊自己或者县里的工房司吏,不用算盘辅助扒拉上半把个时辰,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小子是什么怪物!难道真有文曲星转世这一说?

周县尊只觉自己生平得意的《算经》心血倍受打击,不愿再继续这伤心话题,于是转移话题问道:“贤侄对于召集士绅工商募捐一事有何计较?这些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很显然,方唐镜早就想到了这节,他压低了声音,附耳对周县尊耳语了一番。

这一番话,足足说了半顿饭功夫,周县尊瞠目结舌,脸色便如万花筒一般变幻莫测。

直到方唐镜讲完后好半晌,周县尊才回过神来,直直盯着方唐镜,象是要看清方唐镜脑子里到底装的都是些什么。

至于方唐镜刚才话里那些什么“饥饿营销”“拍卖会”“极限施压”“基金会”“做大蛋糕”之类的新名词,不理解就暂且放一边。

反正今天不懂的都已经麻木了,不差这几个,以后慢慢消化就是。

又过了好一会,直看得方唐镜不好意思,周县尊突然大笑:

“贤侄下的好一盘大棋,人所不极,人所不极啊!老夫突然非常期待起明天的慈善会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