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要乱来(1 / 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好一个曹雪芹!
此联是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点睛之笔。
当把真实的事物当作虚假的东西来看的时候,那虚假的事物甚至比真实的更显真实。
这里说的再不是一个单纯的真假和有无,更不再局限于这什么赝品的真假之辩。
已经把真假有无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
此联饱含人生哲理,绝非一个少年能随便写得出来的。
梦之队六人也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一个十七岁的同龄人写得出来的。
将心比心,他们六人加起来也不可能有如此人生感悟。
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怀疑感慨。
然而一旦联想到方唐镜的人生,却是不信都不行。
十六岁的府案首秀才,本有大好人生,却突遭厄运,被革了功名,悔了婚姻,败了家境,孑然一身,生活之艰辛不问可知。
其间必是尝尽世态炎凉,遍阅人生冷暖百态,此时又面临生死之境,实是有感而发!
如此一来,六人看此联时便不免感受到了其中的悲怆之气以及其中饱含对世事的通透。
六人这才发出“方君此联,无人可应和矣!”的话来,实是发自肺腑。
然而他们是服了,却是让外面的众人更是心痒难耐,颇有些自忖才高的人却是不服,要知道,现在来看热闹的已不止是读书人,更有了举人和一些致仕在家的高位读书人。
听到梦之队竟说出这等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的话来,都不由重重的哼了一声。
便是李府尊和李大宗师也是心头略有不悦,你六人自己徒有虚名也就罢了,竟然把众人都一起扫了进去,岂有此理。
“诸位高才谬赞了,在下不过有感而发,实不敢当。”
“师兄这些年受苦了,真不知是如何过来的?”沈师华生于大家族之中,虽不是锦衣玉食,也是富贵之家,实是难以想象自己若落入方唐镜那等境地,会如何自处,不由问出声来。
“满径蓬蒿,举家食粥米常赊。”方唐镜微微一笑,接着道:“不过,清贫最是读书时,何苦之有?”
自古以来,就有天欲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说法,清贫在道德上很有优势。
尤其说到穷困却不肯潦倒的读书人,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凿壁偷光、品行高洁等褒义词。
在这里的人不知有多少也是家境贫困,全凭刻苦读书,希望期盼着出人头地的读书人。
他们听到方唐镜穷得米都要賖欠的地步,联想到自己,感同身受之下,不知又有多少人对方唐镜平添了无数好感。
“穷且益坚,不附青云之志,师兄高洁,吾不如也!”沈师华叹息。
六人算是认输了,不过他们还是极为傲气的,输了可以,但却不能任由外人指指点点的,最为不爽的季子美于是朗声道:
“当不当得,也不是咱们说了算,不如让所有人一起评评看,若有人能就此情此景应和出一篇文字来,在下必当五体投地。”
他这话的意思便是“不是咱们太菜,而是对手太强”。
而且他刻意突出是“应和出一篇文字”,不限体裁,就想看看,我梦之队都做不到的事,难道你等便做得了,可笑!
说罢,六人闪开身子,亮出了这副短短十四个字的对联。
有人便大声念了出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对仗倒也工整,不过,似乎有些平平无奇吧,我虽是童生,倒也能做出一联不相上下的……”
“闭嘴,蠢货,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