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还我公道(2 / 2)
从字面理解,就能看得出这是一首应景的马屁诗。
再想想其实这样也不错,起码符合当下欢乐的气氛。
而且值此大胜,方唐镜功成名就,当然要低调一点,谦虚一点,难免就显得庸俗了一点。
但梦之队显然不是这样的想法,方唐镜平庸对他们来说是大好事!正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尽显才华,流芳百世才是实实在在的事!
于是梦之队诸人心里已憋住了劲要憋出一篇好文章来!
所有人都以为方唐镜会写一首叙事诗之类,描叙今天的事情。
甚至大家都能猜到其中的套路:
先是诉说自己的冤屈,接着就是大赞三位大人的英明神武。
当然,把反派陆掌柜和莫师爷狂扁一通是题目之中应有之义,谁也不会感到意外。
最后狂拍一通马屁,高歌太平盛世,恭祝皇上圣明,所有人都皆大欢喜。
嗯,就是这样的!
看上去卓尔不凡的方小相公,原来也未能免俗啊!
然而,随着一个个字的出现,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方唐镜笔下,字字银钩铁划,有如恶龙出深渊:
《青天》
学政衙门前,白绫三尺悬。
白纸黑字惊,欲求见青天。
青天不相见,鹰犬挥皮鞭。
黑发怒冲冠,血泪覆残颜。
漫漫伸冤路,步履残躯艰。
家破人安在,乞讨度余年。
今日舍此命,碧血溅轩辕。
伸冤难!冤难伸!难伸冤!
难于上青天!
问人世间,是否有青天?
啊!这是……!
人群顷刻间就从欢乐的沸点跌落到了冰点。
这哪里是诗,这分明是诉状啊!
然后胸里迅速就被强烈的不平之气填满!
哪里仅仅是诉状,这分明就是讨逆的檄文!
传说曹操听到陈琳的《讨贼檄文》后,头痛不药而止。
武则天看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文》,顿时就全身大汗淋漓,风寒不径而愈。
而方唐镜这首《青天》也不遑多让。
所有人都先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紧接着就深身一个哆嗦。
然后就浑身鸡皮疙瘩颤栗。
跟着就是一股悲怆莫名之气充塞胸臆。
最后只觉得胸膛里有一股熊熊怒火要爆炸开来,若不能灼伤了别人,便会焚毁自己。
于是就有了一种拔刀在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冲动!
……面对如此诗作,梦之队诸人满嘴都是苦涩之至,一肚子墨水和不甘辛酸,却一滴都倾倒不出!
这是决死的号角在吹响,短兵相接在即……
这不是那种“冤屈凝聚,有感于天,即六月飞雪”的窦娥式的凄惨。
而是那种“匹夫一怒,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倡应之!”的陈胜吴广式的悲愤!
不夸张的说,他们看这首诗时,眼里浮现的不止是一个人的不平之气。
而是有一种两军交战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烈。
更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若是在别的情形下写出来,那就是铁铁的反诗。
甚至他的内容都可以与黄巢的那首千古反诗并肩了: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可方唐镜妙就妙在这里,偏偏就是悲从中来,触景生情,当着主官的面诉说自己的冤屈。
若是主官接下这首诗状,那自然就是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方唐镜诗里的诘问,然后这首诗反成了一段佳话。
若是主官不接,那就说明方唐镜这首诗没有说错啊!有冤无处伸?当然要问何处是青天!
这样的诗,简直是神来之笔,还叫旁人怎么写?写什么?
宝宝心里苦啊,可是宝宝不说
梦之队诸人默默掩卷,然后又默默地站在方唐镜身后!
再多的语言,不如行动!
那就战吧!
“学生方唐镜,有冤情呈上,请三位大人明查,还学生一个公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