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8章 风水宝地(1 / 2)

加入书签

“这个地方不错,毗邻码头,虽说人流复杂了些,可胜在人流量大,随便做点什么都不愁没有生意上门。”

汪芷一面说话,一面频频看向方唐镜。

方唐镜只假装没听见,默默的继续四下里张望。

天气虽热,但是街上的人流却万头攒动、摩肩接踵,行人如织。

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各色货船,卸货的苦力,装货的骡马车络绎不绝排成数条长龙。

街上川流不息的各种各样轿子、有老爷女眷富人,更多的还是为生计忙活的平民,行色匆匆,各有各的劳碌。

街道两边的商铺从码头直排进城里,鳞次栉比,卖丝绸布帛,生鲜干货,胭脂水粉,时令水果,字画笔墨,各种各样的商铺覆盖了街道上的每一栋建筑,毫无死角。

茶楼里说书先生口沫横飞,也是人满为患,十个大钱就可以要一壶茶,一碟子花生爆米花坐上半天。

沿街叫卖的,路边杂耍的生意都很不错,各有各的活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做生意什么的,看到这种数条街的交汇处,怎么能无动于衷?即使是表面不动声色,内心里也会在默默算计的吧?

汪芷内心抓狂,怎么这么不自觉呢!有没有做生意的自觉?

方唐镜一边慢悠悠的走,仿佛汪芷说的完全与自己没什么关系。

实则是在观察街道两边的商铺,做些什么生意,商品价格大体是多少,客流量怎么样,营销手段如何,一边暗地里计算这一带商业的吞吐量。

松江府商业的欣欣向荣的让方唐镜很是满意,不愧是资本主义萌芽诞生最早的地方,商业市场发展程度真是让人意外。

民众的购买力让方唐镜也很满意,江南是大明的经济中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虽说都比较忙碌,可相比方唐镜资料里的大明其他方,明显要富裕许多。

重要的是民众舍得消费,这样的观念甩了内地省份好几条街,财富资本化程度超过方唐镜预期。

不错,不错方唐镜越看越满意。

汪芷又是跺脚又是抛媚眼翻白眼的,眼皮都快抽筋了,方唐镜又不是瞎子,看向伍捕头道:“这一带的情形打听清楚没有?”

伍捕头在江泉的时候能稳居王捕头手下第一马仔,其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别看他武力不如王捕头,所以昨日吃了一个大亏,实则打听消息实实在在是一把好手。

此时方唐镜这一问,总算问到了他最拿手的特长上,顿时一脸兴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中了五百万。

“公子,这里名叫四合码头,表面上是扬记商行,常记商行,大兴商行,新祥和商行四家商行把持而得名。

实际上,这四家商行背后都有官员背景。

扬记商行的扬大掌柜据说是典吏祝大人的远房表弟。

常记商行的掌柜就是盐课司提举解大人的小舅子。

大兴商行据说没什么后台,可每次有事,市舶司的人都会出来撑场子。

新祥和商行的大掌柜可是咱们的老熟人,河梁提举白大人的族侄在打理。”

打探得相当详细,方唐镜手一摊,对汪芷说道:

“这就爱莫能助了,我也想给你找一块好地方,可现在的情形,你也看到了,这松江府里,就没一门赚钱的生意背后是没有官员撑腰的。”

方唐镜再想拿在江泉对付胥吏那一套照搬到松江府是行不通的,这里的官员在职的,致仕的,背景深厚的数不胜数,方唐镜若是敢蛮干,激起“官变”,铁定要灰头土脸,搞不好当天夜里小命就要不保。

最最重要的是,官员经商并不犯法。

诚然,儒家思想反对与民争利,但是讽刺的是,历朝经商的却大多是官员,所以禁止官员经商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到了大明朝,官员经商,尤其是江南的官员经商,更是达到了历朝之最,所以后期整个国家的财富大多都落入到江南官员之手。

以致于北方的崇祯因财政破产而被满清破关逼得上吊,江南这边还在举办花魁大赛。

成化皇帝这个时期出台的法律,甚至变相地鼓励官员经商,《大明律》禁止四品以上的官员经商,却对四品以下的官员经商并不禁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