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挖矿大计(2 / 2)
……这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方唐镜叹道:
“此时的倭国,正值战国时期,国内烽烟四起,各地大名领主相互攻略,连年争战之下,其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而那些倭寇,实则是战败方的流浪武士居多,在国内混不下去,于是便侵我海边,将烧杀抢掠所得再卖回国内,攫取暴利。
这等无本之买卖实在不要太好做,于是内地便有不法之徒与之沆瀣一气,为祸沿海,这才是倭患屡禁不绝的本质原因。”
“可恶,该死!”徐鹏举狠狠锤在座榻上,呯呯作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此事对我朝也未必不是一个机会。”方唐镜冷静分析道:
“正因倭国战乱连绵,倭人自己虽然知道银矿,却苦于四方攻伐,各方都不能腾出手来大规模开采,若是我王师一举扫荡,兄长想想,是不是人人发达,个个富贵流油?”
“理是这个理,可是,小小岛国,不及我泱泱中华百中之一,真能有如此如此巨量银矿?”
这就是大中华思想作怪了,总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天地之中心,自带主角光环,自己没有的别人也未必就能有了。
“唉!兄长,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你可知,倭国内一两白银折铜钱几何?”
“这个……八九百?”徐鹏举一时倒是答不上来,大明官方价,一两白银折千文铜钱,倭国想必相差不大吧?
“都说了倭国银多,物以稀为贵,银多则贱,在倭国,白银折铜钱只值五六百之间耳!”
“什么?不可能的吧?”徐鹏举三人皆是大惊,险些又再次被惊跌到地。
一海之隔,银价相差如此之大,这让人上哪说理去?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银子太多!
伤不起呀伤不起……
徐鹏举小心翼翼地问道:“若是如此,咱们还做什么生意,直接将一船船的铜钱拉过去换回翻倍的银子,岂不发达了?”
方唐镜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这种想法:“不妥,咱们大明本身不但缺银,更缺铜,若是大量出口铜钱,国内势必出现铜荒,乃至铜价暴涨,不但民生吃紧,朝廷亦会吃紧。”
“还是老老实实做生意了,唉……”徐鹏举三人同声叹气,做生意赚钱大家都是知道的,可一想到那一座座银山,心里就跟猫挠似的。
他妳妳的,山一样的银子啊,什么时候才能搬空?这辈子怕是都搬不空吧?!
“做生意只是权宜之计,若是朝廷诸公知道小小倭国居然富得流油,绝不会顾忌什么‘不征之国’的祖训,早晚会发大兵灭了此獠。”徐鹏举自已安慰自己。
方唐镜冷笑道:
“怕是很难,先不说朝廷被一群食古不化的诸公把持,现实地说,北虏横行,牵扯住了我大明大部份赋税和兵力。
远赴海外来一场灭国之战,不但要将咱们的家底掏空,还要先建一支庞大的水师才行。
这又是一笔极大开销,不但要数年之消耗,且还要募兵操练,重建水寨无数船坞码头,诸事繁杂无比。
且兵凶战危,谁又敢言必胜,以此时的兵制之烂,以朝廷诸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偷安心思,自己无事就已经烧高香,哪里敢开启战端!”
听方唐镜这一说,三人滚烫的心思顿时凉了半截。
“所以说呢,搬空倭国银子的大计,还是得靠咱们自己……”
开什么玩笑,倭国之后进行维新变革,靠的就是这些银矿,自己既然来到里,就绝无可能听之任之,那是无论如何都要将之掏空的。
春申江如碧玉带,两岸青山郁郁葱葱,江面上忽然刮来一股东风,风帆饱满,如同离弦之箭般向前疾驰……
“似贤弟这般文能安帮,武能定国的大才,只要那些考官们不是集体眼瞎,此去南京定能拔得头筹,为兄敬你一杯,预祝……”徐鹏举举杯善颂,刘三老伍自然是附合,阿谀之词如如同春江之水连绵不绝。
方唐镜一一应了,连饮了三杯,放下酒杯正要说些什么,忽然想起什么,惊呼道:
“幸得兄长提醒,不然险些忘了大事。”
徐鹏举有点懵,我提醒了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