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王邑(1 / 2)
安邑城,王邑从城墙上巡查了一遍,刘悦要来攻打河东郡的消息他早已经知道了,刘悦也没打算隐瞒,这时候估计着天下间多数人都知道了吧,当然只是说的这些诸侯消息灵通之人.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王邑有种骂娘的冲动,自己怎么就成了董卓的走狗,只是因为自己不投降刘悦?
刘悦这根本就是狭大义令诸侯,自己只是不肯投靠刘悦,就给自己订了一个走狗的名头,随即起兵攻打,在王邑看来,这和董卓有何区别,同样都是国贼,如果不是有刘悦这种人,大汉何至于此?
长长地吐了口气,一脸的沉重,虽然厌恶刘悦这种人,瞧不起刘悦的品行,但是王邑却深深的明白,论及打仗,只怕十个自己也不是刘悦的对手,所以王邑直接放弃了其他的县城,而将七千大军完全屯于安邑.
只是即便是七千大军在手,王邑对于能不能守住安邑也没有一点信心,他知道刘悦一向善战,攻城略地,败在刘悦手上的人不少,如张邈刘岱等等,哪一个也比他会打仗。
王邑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但从城防上说,除了上千张弓弩之外,抛石机才不过十几架,火油不过百多斤,便没有其他得了,可谓是一穷二白。
不知道别人家的城防如何,但是王邑知道自己的城防布置着实不咋样,而且安邑城没怎么加固城防,城墙也不过丈半,要挡住新军大军,可能有些困难,更何况还有诸侯的军队,所以如果想要守住安邑,王邑知道自己必须另谋出路。
但是什么是出路,王邑吐了口气,眼光在城中巡视着,却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七千大军不足以守住安邑,结果已经可以遇见,要想守住安邑,或许只有一途,那就是尽起百姓,以百姓筑盾,以此守住安邑,只是这样一来,却将城中百姓拖到了危险之中,一旦拿捏不住刘悦,势必会让百姓死伤惨重。
安邑一万八千户,四万余人,一旦城破,可能要死伤殆尽。
“请百姓于校场集合,我王邑有话要讲-”王邑终于下了决心,咬着牙吐了口气,让亲兵去分散敦请百姓,要在校场说动百姓守城。
王邑的亲兵过百,挨家挨户的通知百姓去校场,百姓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大都感觉到不会是好事,只是此时不得不说王邑的声望不错,这些年的确给河东郡做了很多好事.
王邑来的几年,修水利开良田,消减赋税,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谓是卓有成效,又加上老天爷爷赏脸,这几年河东郡算得上风调雨顺,自然也是五谷丰登,老百姓可以说过的比较不错.
重要的是,王邑不畏强权,敢于为民做主,曾为了一个普通的农人,而走访调查几个月,然后找到证据,顶着卫家的压力,然后抓捕了卫家子弟,还了农人清白,也算是青天。
王邑还有不少这种事情,可以说为百姓做了不少事情,深的百姓的信任。
当初董卓过河东,也曾经想要纵兵劫掠,还是王邑率百名百姓为军,找到了董卓,言称董卓要纵兵祸乱,他王邑以项上人头保证,会于河东百姓一起,战死至最后一人,当时百名百姓一起出声愿意一起赴死,便是王邑荐董卓的典故所在,当时董卓被王邑惊住,敬佩王邑不畏死而护百姓,下令大军过境不损分毫。
这就不能不说王邑此人的刚直,但是为了保证河东郡不被祸害,王邑却不得不违背良心承认董卓的合法性,并且接受了董卓的封赏,甚至还给董卓供给粮食。
表面上看王邑的确有些走狗的性质,但是王邑却是仅仅是供给粮食,为的是不让董卓的手下祸害河东郡,甚至还曾经抓捕过牛辅的手下之人,最后还是董卓发话,才让王邑将那手下判了监禁半年,为此还惹得牛辅记恨王邑。
其实本质上来说,王邑还是很好的,根本不是董卓的人,其实这一点或许很多人都知道,王邑曾经在董卓面前说过他做的时大汉朝的官,领的是天子的王命,只奉诏令。
所以对于刘悦说他是董卓的走狗颇为愤慨,在他看来,刘悦又何尝不是祸乱的根源,所以才不肯投靠刘悦。
城西校场上乌泱泱的全都是人头,也数不清究竟有多少人,老的少的挤在一起,压低声音议论着王太守为何将他们都喊过来,不知道究竟出了啥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