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出院前夕(1 / 2)
哥哥愤怒反驳道:“死路一条、死路一条,天天是死路一条!活到这么大年纪了我也没死路一条……村里管我管这么多年了,我都快八十了,他们还差那几年?我就不信出院以后,村里就不管不顾我了,非让我冻煞饿煞……谁他也不能不管不问,让我死到凉坑上……”
弟弟恨恨道:“你听你这个说话的,你说得是人话吗……你难道是人家村里谁的爹娘?人家非得照顾你?人家是应该的么?人家领导能天天听你的么……还天天想要照顾得多么周到?我这么给你说吧,你连门也没有……”
“伺候自己的爹娘还达不到那么周到……人家凭啥听你支使……你这干脆回家等死吧,你就这么大寿限了……不信看看就行……腿完了、脚完了,人还不快也完了。”
清晨,一轮红日在云中挣扎,以红日为蕊、绮云为瓣,开出灿烂壮丽的花朵。一层薄雾轻轻将远方参差的楼层影印在东方的黑色幕布下。不一会儿,红日升上云层不甚明亮,黑色的幕布背景仿佛连绵的群山,拱出霞光一片。
在幕布般的“群山”下,楼层朦胧而渺小。窗外依旧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行色匆匆。
张小强跟父亲确认身体状况后,两人商量准备咨询一下医生,若无必要的事情,能否可以出院了。
查房中,主治医生姜必昌依旧来到张祖华的病床前吁寒问暖。张小强问:“姜医生,我父亲动手术之后已十四天了,明天就是第十五天。我跟我父亲确认了他的伤口情况和身体情况,我觉得可以出院了。你看看有时间的话,就帮我们看看伤口,再确认一下,看能不能出院。”
姜医生抬起头,算道:“动手术到现在已经十四天了……嗯,差不多了,我来看看伤口……”
说完,他走上前去,揭开张祖华的被子,轻轻撕下纱布,查看纱布下的伤口。因为是微创,所以只看到三道相隔间距不远大约一厘米的伤疤,看起来早已经结痂,恢复得不错。
姜医生点头道:“嗯,老爷子恢复得不错。这样吧,等会儿查完房后,我过来帮你父亲换最后一次药,换完之后你们就可以安排出院手续了……”
张小强说:“谢谢。”
姜医生道:“不必客气,我们也是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伤好了就可以出院,伤不好,即使时间到了,也不能擅自出院……你父亲伤口恢复得不错,除了跟微创有关系之外,跟你的用心照顾也是分不开的……”
张小强说:“照顾好父亲也是应该!”说完之后,姜医生离开。
半个小时后,姜医生再次来到病房,在张小强的帮助下很快换好了药物和纱布,然后笑着说:“好了,你们可以办理出院了。”
张小强说:“多谢。”
医生离开后,张小强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告知父亲已经可以办理出院,让她通知园区物业上的赵主任,两人下午一块来到医院结算住院费用。张小强则开始收拾病房里的一切物品。
一切处理完毕,张小强安静下来,继续捧起他的书籍。不过他看了短暂的一会便放下书,陷入沉思之中。
他回想这十五天来所见到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他回想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多重的抉择;他回想他心路历程的跌宕起伏;他回想这医院里的各色人等;他回想所感受到的悲惨和温暖。
他感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收获颇多。虽然只短暂的十五天,却仿佛十五年一样,让人刻骨铭心。他感觉他收获了亲情、收获了认识、收获了经历、收获了对人性的理解,看到了在人性的外衣下潜藏着的阴暗面。
他了解到:一个社会人,若是在没有朋友、没有亲情、跟村子或园区没有交结的情况下,不一定是寸步难行,但至少是举步维艰的。自己的弱项便是如此,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忙于自我安静的世界,隔离了外界的干扰,也隔断了别人的情感和友谊。
那么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暗暗培养了一些新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多帮助人,多结交村子里的人员,并维系和巩固好亲情。这一切,应该就是每一个社会人的处世基础吧。
回想友情,在他的朋友里,没有一个人来看望过他的父亲;回想人际关系,他发现在父亲出事的时刻,他竟然举着电话,不知道该如何向谁拨出;回想能够决定村子命运的大队领导,他发现他与领导,或领导与他,在语气里都是那么的客气和庄重,仿佛隔着一层冰冷的墙,即使谈好久,也很难进入问题的实质。
回头想想,自己是不是太逊了?自己是不是太弱了?这样下去的话,会不会被社会所孤立,成为一个无依无靠的人?
他又想到,在与园区物业领导交涉中,嫂子常明芬和妻子吴清韦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帮助找人代替父亲担起那三项工作时,姐姐张玲不辞劳苦,功不可没;在搬动父亲,出谋划策中,姐夫和哥哥同样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江水清、黄河水浊,皆能灌溉沃土千里,养育芸芸万民。因此,无论能人还是庸人,皆可尽其才、有所用。因此,大丈夫一定要结交天下之君子,也切不可与小人恶人结怨。
在这场住院过程中,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以前,是张小强从未理解到的。
另外,在十五天的相处中,张小强也体会到了“父子同体”的快乐,也算是一种亲情的回报。父亲沉稳、安详,从不提出无理要求,对于张小强的安排通常都是放手信任。所以,在整个住院期间,张小强的心踏实、安宁,乐于为父亲做一切事情。
他再次想到,通过王茂树和王茂林两兄弟对他的感悟,他之前对于人性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
是,环境和处境造就人,好的环境和处境并不一定能够造就好的人;但是坏的环境和处境,一定会造就两种人,一种是恶人;一种是懦弱的人。而懦弱的人,大多囿于自己浅薄的认知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