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章 粮 种(1 / 2)

加入书签

燕京附近,有董相一派出具的粮种,迅速在燕京四周十五个郡县下发播种。按地方人口,二十人一亩地的分量,建了大棚种植下去。

村镇由地方里正和村长按人口薄领一定数量的种子,以村为单位集体建棚种植。而城镇则是在官田里按人口比例建棚种植,派专人管理。

民间筹集土豆种子并不是很顺利,多少人家就种植一两陇地,收了几十斤做蔬菜吃的,大面积种植的几乎不见。有些或几家或一村的,可以拼凑出三五百斤的量,但换河滩荒地,多数人心里还是不愿的。甚至宁可拿来自己吃自己种。

有人问了官府,自己有种子可以种大棚吗?粮官也是同意的。无论可不可以换地,保证种植是原则。来时大司农有这样交代过的。

摆放在衙门口一排桌椅板凳,和旁边几十人等待收货的官员和官府杂役,在开始的几天里,对着往来民众看热闹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朝廷的种植政策。

渐渐的门庭冷落,没有收到粮种,热闹也看罢了,大家也就不再掺和了。一阵风刮过,一副怎样的凄凄惨惨戚戚啊!而另一边农官和地方管事已经准备好,土地深耕过了,也施了足量底肥,搭好了棚户,就等种粮下地了!

急的地方官员驻守在路口,看有人路过,恨不得上去翻翻他们的篮子、麻袋、或马车、驴车,看看有无夹带的种粮。

官府动员民众,哪怕是一斤,拿来给一百文钱一斤收购,就这样也只是收了二三百斤。农官等在旁边,迅速带人给切块后下种地里。

三日后,众人等的眼冒绿光,狠狠盯着远处,查看有无可疑人员路过,吓的民众们不敢出门。

这时候,远处有马车粼粼驶来,一架、两架、三架、、、在这宽阔的路口,人员稀少地带是那么的扎眼,有人上前问,“请问官爷,这里是洋芋蛋子换土地的吗?”

恍如幻觉,等候的一干人呆住在现场。“兄弟,我眼花了吗?幻听了吗?我是不是做梦呢?你掐我一吧!”

“嗷哟------不是做梦,真的喂!”

好似被定身术定住的人又活过来,连忙搓手上前接待,“是!是!兄弟,这里就是,你带了多少土豆啊?”

“嘿嘿!不多,就一万斤。”

简直是天籁之音啊!不管那黑汉子如何粗嘎的嗓子,听在办事的官员耳里,简直是有生以来最动听的言语,胜过万千情话。

众人乐颠颠的上前,一起挤开那汉子,上去动手卸下几马车筐篓子,逐一过称,足足的有一万斤。立即有人递来笔墨印泥,快速的给签字画押,“兄弟!这一百五十亩地就是你的了!”

这人手里拿着地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人扶上马车,送到路上。简直了!史上第一效率的官员节奏!

其后两三天里,陆续有马车,驴车、或人力挑夫带来土豆种子,换走了一张张的地契。大量的种子也迅速的种进各处大棚,勉强够了地方的份额,辖区官员暗自松口气,今年的考评是有希望了。

而这样的情景几乎在东梁各地辖区陆续发生。有人忽然想起,“兄弟,你哪里来的粮种?”

“俺家穷,么有钱买粮种,俺们就捡的别人扔的坏洋芋蛋子栽山里,混点吃的,谁知道今年收了这么多呢!”那汉子满口土腔,实诚的挠着头呵呵傻笑。让人不禁感慨,也是傻人有傻福啊!

没有人细想多少个的上万斤,是怎么回事儿!

不管方式如何曲折又戏剧性,各地陆续的勉强凑出了二十人一亩地的份额,大棚里土豆苗也是如期待的茁壮出土了。实在不能填满的地方,有人借地点了南瓜,冬瓜,甚至随便撒了把菜种,反正都是上过底肥的,看看有无可能生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