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章 迷 踪(1 / 2)

加入书签

四月底,阮清带人培育出头茬玉米得了三百斤玉米种子,毫不保留的全部投于二次野外种植七十五亩地,这次完全交给了窦月桃、李玉岳两人带队分两组,各自领了三十人分片管理。

随后关于玉米种植技术的科普手抄书就摆在了老虎村的图书馆里,科普课堂也随之展开。

阮清和阮玉成换了窦天胃、姜月娥两个十二岁的少年男女一起管理辣椒田和红薯田,由于阮清他们定期剪苗扦插,红薯已经扩展到了两亩地,最先插苗的田垄已经开始裂缝,提示下面的根茎开始进入膨大期。辣椒结果也是层层叠叠的,很是喜人。

阮清看着长长的青椒简直是要流口水,忍不住就想摘几个炒菜吃,想想珍贵的辣椒籽还是忍住了手。

阮玉成看在眼了,心里很是不忍,悄悄的趁没人注意摘了一个微微发红的青椒塞进锅底余烬里烤了半熟埋在阮清的饭里。

阮清吃饭时发现这个‘秘密’,抬眼看见父亲冲她挤眼,立时明白了,端碗找了没人的地方仔细品味着,幸福的泪花四溅,辣椒烧的不匀,有点糊,有点生,没有盐,生抽,没有搭配肉味,但还是那个火辣辣的感觉啊!

以前爷爷和爸爸最爱吃红油拌面,他们说,男人爱喝酒多半是喜欢火辣穿肠的感觉,让人豪气顿生。但酒精产生的欣快感容易影响人的判断力,而辣椒不会。

妈妈最好养生,不喜欢辣椒的刺激,说影响皮肤的完美。却经常做辣油,辣椒入菜,只是为了照顾他们老少三代的偏爱。

如今,自己端了个粗瓷大碗,高粱饭里埋了个烤辣椒,躲在角落里无比满足的小样儿,爷爷他们知道一定会拍着胸说,“咱家清儿就是好养活!”看着比自己的脸还大的碗,阮清吃着就乐了。

她不知道隔道墙后,有人听这这边的动静,和她傻乐的声音,却悄悄的抹了一遍又一遍的眼泪。

进入膨大期的红薯停止剪苗扦插,给追了肥水。其他的仍旧是慢慢的扩展着薯田,最前绿叶铺满田地,依次渐稀少,最后是刚扦插的田。红薯地里可见到整个红薯生长期全过程。

五月底,已经半数辣椒红彤彤的饱满喜人,阮清带了几人和还有闻讯赶来的村老们半天就采收完毕,摊在一片平坦的大石头上晾晒,这是第一批采摘做种子的,五日后就完全干燥了。

几个老头也没让人插手,给剪开收集了种子。村长带了辣椒皮在水磨上磨成粉,送食堂里让姜大娘给做了三大坛子辣椒油。

当日晚饭就是酸笋豆角面条浇辣油。很多人吃不惯,辣的到处找水喝。姜大娘有先见之明,提前准备了冷凉的绿豆茶,简直成了救命汤了。

但热血汉子多数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火辣辣的味道。尤其几位村老,倚老卖老的暗藏起一坛子来。

新辣椒籽又被阮清给催芽种植在了露天苗床里,这次就叫给了姜月娥带了二十人管理,虽然只有五亩地的苗床,但可以种植三十多亩地的辣椒来,还是很可观的。

待芸薹收获的时候,菜籽都不卖,留给村里榨油做辣椒油、辣椒酱。冬麦收获后,山里土地翻整,扩大种植了一季豆类,可以肥地。待日后再种一茬玉米和红薯。

其后日子,就惬意起来,阮清陆续的采摘除留种辣椒,其他就送村里食堂炒菜吃,什么青椒炒河虾,青椒炒豆角,青椒炒土豆丝,青椒酸笋,村人渐渐的都喜欢这个味道来。

五月底,第一批红薯开始收获了,村老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亲自拿着锹耙等工具收红薯,也没等阮清仔细的讲方法。

他们沿边松土,没有人粗暴的铲在田埂上,像考古一样层层挖,看到红薯就格外仔细起来,两分地还是太小,半天就齐活了。

看着大堆的红薯一筐子一筐子的过称,共计一千三百多斤,合到亩产六千五百多斤,老头们乐呵了。看红薯的眼神犹如是金疙瘩一样火辣辣的。

窦天胃带人给拉出田的红薯秧子给剪了苗,扦插进入新备的田埂里。

阮清和阮玉成至此闭关时间结束,进入了普及几样作物阶段。

时至八九月后,东梁全国各地的河滩、山脚下,荒地上,甚至良田边,陆续发现奇怪的作物来,有顺地爬的藤蔓,有类似高粱的却结了奇怪的棒子,还有挂着细长条果子,沾手火辣辣的。

有人以为辣椒是什么草药,给采摘了送药房去。药房的掌柜也说不清楚,一郎中细尝后,“味辛,性热。可以试用于温中健胃,散寒燥湿”恰逢一例顽固性寒症,郎中顺手给加了两个,竟是得了奇效,辣椒名声大噪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