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开炉(2 / 2)
詹闶在外围观摩了两天,纺织技能培训班里的气氛很不错,他也就能放下这一摊子,去操心别的事情了。
王通带着工人和一些招募来的冶铁工匠配合不错,卢沟河旁边的冶铁厂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向炼钢厂进行升级。
从七月末开始,詹闶就几乎天天泡在冶铁厂。技术升级这种事,本来就难度极大,还是在别人没有见过,自己也是生瓜蛋子的前提下进行,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都不能有。
先得监督着工人炼两窑焦炭,虽说只是“土窑炼焦”,可也要比这个时代的技术先进不少。詹闶怎么说也是掌握着纸面上的核心技术,比招募来的老师傅总有高明的地方。
土窑炼焦的耗时很长,从焦煤入窑到点火开烧,再到最后的焦炭出窑,得要十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正好能准备其他的东西。
封窑点火后的第二天上午,詹闶来的比较晚,巳时将至才带着几辆马车到达。马车上拉满了黑色泥糊,看起来像是胶泥,却又不是胶泥的颜色。具体是什么东西,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就对了,这玩意儿得在三百多年后才会有人拿来玩,还是在遥远的鹰鸡力,现在当然不会有人认识。
说白了其实一文不值,就是石墨和胶泥再加点石英粉末的混合体,用来烧制石墨坩埚的。制造转炉要用不少的钢,这个时代的设备又炼不出真正的钢,所以只能用这个笨办法了。
瓷窑是已经建好的,工匠也是招募好了的,专门为下一步烧制瓷器和瓷砖准备。就是这原料的成分和配比,詹闶不能告诉任何人。
来到稍微靠近山脚的瓷窑区域,招呼工人们把混合胶泥从车上卸下来,开始准备烧制石墨黏土坩埚。
这东西的个头没法做大,而且炼一锅就得毁一只坩埚。以早期需要两座转炉的量,少说得四百只以上的坩埚,且得烧一阵子呢。
塑好形的坩埚被放进窑里开始上火,河边上的炼铁高炉也跟着启动了。坩埚炼钢需要用渗了碳的铁料,正好先开两炉试试这种加了热风系统的高炉,到底能弄出个什么成色,。
市面上倒是可以买到现成的渗碳铁料,还能按照要求给你分割成小块。可是一个冶铁厂去市场上买铁,花钱多少且先不说,也太特么丢人了。
等到五百多只坩埚烧好,高炉出铁后进行了渗碳和切割,土窑里的焦炭也成型了。这一整套的功夫配合下来,就是小半个月过去。
五十多座独头坩埚炉点火,加了铁料和辅料的坩埚上架,这个过程就要快很多,当天就炼出了足够建造一座转炉所需的用量。
这些半成品还需要经过多次热处理,使之达到可以用来锻造转炉的韧性。就在这个过程中,冶铁厂里二百多名见过世面的熟练工匠,一个个的都从心底里服了。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炉铁炼出来后好不好,有经验的工匠稍稍检验一番就能分辨个大概。而他们正在处理的这种钢铁,绝对是前所未见的好。
初步的钢铁制成,品质什么的只能靠肉眼和经验分辨,詹闶是完全不懂的。但他从工匠们的表现中已经可以确定,绝对是成功了。
接下来就是铁匠们施展技术的舞台了,把一块块钢锭按照图纸加工成转炉部件。再组合起来添加耐火层,也就是詹闶早已经私下准备好的白云岩耐火砖,一只转炉的核心部分就算完成了。
虽然都已经签订了合约,不许将这里的任何东西外传,否则交官府问罪。可很多工匠还是想偷偷记一下这个工艺的过程,天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的上呢。
但是很可惜,因为没有焊接技术,转炉的炉体主要以铆接方式接合,大块部件和一些重要部位的接合,则使用了螺丝来连接的。这玩意儿只有詹闶才能拿出来,而且是为数不多,至少五十年之内是谁也别想了。
又是半个月时间过去,两座转炉彻底成型,可以进入试生产阶段。詹闶特地请来了阿棣,还有老朱下派的监督官员,来见证这个历史性的奇迹时刻。
带着热风系统的双桶式高炉下,工人们正在把炼好了的铁汁接到熔锅里,然后倒进准备好的转炉。
呼呼呼地一阵响,加热了的空气通过风咀被吹进炉底,不一会儿又是嘭嘭嘭的响声,伴随着一阵阵炙热的温浪滚过来。
詹闶站在不远处的一个石台上,掏出一块怀表来看了下时间。如果一切都进展顺利,再有二十多分钟,当前世界最好的第一炉钢铁就要出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