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章 皇帝召见(2 / 2)

加入书签

从这些人口中,詹闶也得到了基本完整的战场还原。此次出征阿棣一共带兵打了三仗,并没遇到持有龙珠的部落,但也听到了一些关于龙珠的传闻。

这次鞑子军队集结,就是有两个部落为了争夺龙珠。只不过两方大战到中途,突然出现了第三方,接着又来了第四股势力,让本已落入颓势的一方带着龙珠趁机逃走。

这样的一场战役,其惨烈状况可想而知。有人憋着心思想得到龙珠,结果半道出来两个打劫的,楚河汉界的两军对垒变成四国军棋不说,最后还让阿棣逮了便宜。

这样的一个结局,詹闶肯定是乐意看到的。还是那句老话,只有草原上内战越严重,阿棣靖难期间的后方才能越轻松。算算时间,老朱可没多少日子了。

而对于阿棣来说,这次出征打了多大的胜仗,俘虏缴获了多少多少,都不算什么大收获。让他最开心的,反倒是进一步验证了詹闶在草原上的布局,更加明白了行道教的手段多么牛逼。

有了这么一层认识,阿棣已经完全不在意老朱对詹闶的疑虑了。能在草原上搞出这么大的事,想要在大明做点什么也一样是轻而易举,可詹闶除了挣点银子之外,所有的事都在为国为民,这可不是一个要搞事情的人该做的。

所以在给老朱的奏折里,阿棣也对这件事做了分析。从他提供的军械品质优良,到战地卫生员的关键作用,以及高产作物的培育进度,还有自己对草原局势的判断,林林总总的一样都没落下。

这份奏折送到京城去,阿棣当然知道可能为带来什么,一旦老朱对里面的内容不满意,少说都得来道手谕训斥。

可他做这件事却心甘情愿,詹闶的手段和能耐为他带来了极大信心,胸中那堆已经无限接近熄灭状态的小火苗,又死灰复燃般出现了回温反应。

不论老朱最后是怎么看待这份奏折的,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要表达的都只有一点,我愿意为行道教站台,愿意替詹闶说话背书。

有朝一日这件事传到詹闶那里,阿棣要让他看到的是,自己身为一个亲王对他的绝对支持和信任。将心比心的话,你是不不是也应该投桃报李呢。

而这份奏折最终的结果,变成了一份从京城传来的圣旨。内容很简单,老朱要詹闶和阿棣在三月一起进京,当面表彰他的功绩。

这份圣旨,詹闶是真的一点都不想接。现在已经进入洪武三十年了,明朝初年影响力仅次于四大案的南北榜案,就是发生在今年四月。他很担心,以自己和名教之间的恩怨,到时候会不会有人设计把祸水引过来。

可这是圣旨啊,但凡还想在大明朝混日子的,就不能对这玩意儿视而不见。不但不能,还得恭恭敬敬接下来,表示自己非常希望觐见皇帝陛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