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举座三连惊(2 / 2)
某位归附稍早的布政使司参政,就表达了自己的担心:“道长此策确实可解燃眉之急,但其中所涉之出入会不会大了些。既要补偿又要加利,正反累加怕是要倍于所入,北平一省年征粮税不足五十万石,两三年时间怕是缓不过来。”
能拿基本的数据进行代入分析,这入至少是个干实事的,詹闶对这种人最喜欢。认真看了一眼这个叫叶敬中的左参政,把他的名字的相貌记在心中。
其实这也属于时代所带来的认识差距,可能还有些谨慎的性格在背后推动吧,詹闶很愿意给他点刺激。
不管对方能不能懂,先点头表示了对他这个人的认可,然后才作解释:“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首先,相对于大明国祚来说,即便千倍万倍也不足惜。其次,因为事急从权,所以必须考虑到后续影响,加利返还一来是因为殿下爱民,不肯鱼肉百姓,二来也是杜绝今后有人套用此法欺诈民财。再次,行道教培育的三种高产作物已经完成,明年开始就能够全面推广种植,最差的田也能亩产两至三石,我们反倒要担心粮仓不够用怎么办这个问题了。”
此话一出,举座皆惊。惊于詹闶把靖难的意义上升到事关大明国祚这个高度,惊于詹闶谋算之遥远到原事未发就要防止后续影响的程度,更惊于亩产最低两至三石这个数字带来的一系列可预测变化。
阿棣则是最开心的那个,不因为詹康给他戴上爱民的帽子,也不因为詹闶的计划有多完善,他开心是因为亩产最低两至三石之前的故事。
从回归大明开始,詹闶就在搞土豆和红薯的培育,这个他是知道的。可詹闶一直压着这件事,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才拿出来,这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好事。
有横拒敌军的地雷,有无坚不摧的黑甲军,有把粮仓堆满的高产作物,还有不知道什么样子的飞天神兵,所有的这些,怕是金陵城里的大侄子都没想过吧。
开心程度仅次于阿棣的,就要是郭资了。如今他独掌北平布政使司,权力增大的同时,要面对的困难也更多。
如何保证靖难军的粮草供应,就是其中最为棘手的一条。而现在,这个最沉重的负担突然就消失了,还很可能带来一个甜蜜的烦恼。
有了这个喜讯,往日里常担心的一些问题,例如对于靖难军未来的走势等等,好像也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激动之下,哪还顾得上杯中美酒。两只手藏在桌子下面,指头被灵活地当做算筹,恨不得马上就能把明年全北平的收入都划拉近官仓中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