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6章 未来的继承人(1 / 2)

加入书签

临近午时过半,包厢的门被敲响,小太监进来禀报:“两位殿下,靖国公人已经到了,奴婢见他刚在外面下马。”

正主出现,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忙起身快步来到包厢门外等着,表现出足够的礼节。

等詹闶上了楼,见二人都等在包厢门外,也不管他们有几分真心,赶紧上前表面真诚内心虚伪地告罪:“有劳二位殿下久等,贫道失礼了!”

朱高煦作为哥哥,自然是先开口:“道长言重了,你是父皇最倚重的人,日理万机事务繁忙,我们整日闲散,最不缺时间,用在哪里还不都是一样。喝一杯清茶,闲谈道长的风采,反倒更有意义。”

朱高燧也接着道:“二哥说的没错,道长身为一教之主,还肩负粮种推广等多项重任,能拔冗一叙已经是难得了。再说,您不日就要与小姨成亲,眼看就是我们的长辈了,等候片刻还不是应该的。”

詹闶看着两人满脸的笑意,那么亲切,那么真诚。要不是对这两坨货的历史功绩略有所知,可能还真就要信了他们的邪。

俗话说宴无好宴,虽然不知道今天这是个什么局,但并不妨碍他从根子上就保持提防的谨慎。

现在已经是永乐元年,对于阿棣的三个成年儿子来说,最重要的还不就是那张椅子的事嘛。

而让詹闶意外的是,这两坨货竟然很沉得住气。进入包厢坐下,吩咐人上菜后,就开始请教各种知识。

草原上那么多部落和势力,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怎么样。钦察、东察合台、瓦剌、鞑靼,以及帖木儿,都是什么个情况。

这世界上大明以外的地区,都有哪些高山大海、河流湖泊,各个地方都有哪些什么样的人,风俗和民情又是如何。

包括对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从阿棣嘴里、老和尚嘴里听说过的月亮、星辰等等,以及传说中飞行超过五息的那张纸,都表达出浓厚的兴趣。

等到饮宴过半,朱高煦甚至说出了颠覆詹闶已知历史的一番话:“道长自回归大明开始,就不断施行种种善举。大到土豆、红薯这些高产作物,小到修桥铺路打井助农,我与高燧一直都心存万分敬佩。

我们不如道长这般生财有术,每年的禄米和田产收成却也能略有积攒。如今父皇在位,我们也少了些掣肘,就想跟随道长做些善事。下一步继续推广作物,还有今后其他一概的好事,还请道长能允许我们略出绵薄之力,也好尽些身为皇子的本分。”

朱高燧的态度就更直接了:“没错,我们虽然不如道长那般行遍天下山川见识高远,这么多年走出北平的机会都不多,却也愿意效法道长所行。还有道长所提的开放商路和海外贸易,我们也很是赞同。

实话实说,也是希望道长拉帮一二,将来到封地就藩,自己手中有了进项,对地方上的百姓也能少些搅扰。天下虽大,却总有用尽之时,我们少享用民脂民膏,百姓就能多得些益处。”

这样的要求,詹闶想不答应都不行。人家言辞恳切,话里话外都是为国为民,他根本就没有拒绝的基础,婉拒都不行。

从这段开始直到结束,詹闶几乎都是懵的。这样的表现,和历史记载中的朱老二、朱老三完全不同啊,这样的两个皇子,怎么可能罪大恶极呢?

他甚至一度怀疑,历史对这两人的评价,是不是某些人群把他们对阿棣靖难的不满,转移到了两位可怜的亲王身上。

迷糊而又愉快的交流结束,詹闶和两人分别,骑着马背上晃晃悠悠回到家里,在书房琢磨了一下午,都没想出个所以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