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0章 变色材料(1 / 2)

加入书签

黎祝是最早跟随詹闶的,也是如今行道教内的关键人物。在今年初已经升任黄华坊道观的观长,同时还是黄华坊燕山学馆的校长,行道学院的教师。

权力与责任双双增重的同时,黎祝在求学进步的路上也没有停下,还能保持不断追求进步的初心。

近期他就在编纂一篇初级化学实验要领,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以供后来者少走弯路,避免出错。

写出来的部分詹闶都看过了,非常详细和扎实。不但罗列了注意事项,连带着还讲解了一些步奏和反应现象的原理,有些都是詹闶还没将过,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别看只是一篇幅最基本的内容,在这个时代却是极为难得的。如果没有经过若干次的操作,并且吃上一些小亏,绝对达不到这个水平。

如此主动积极,也是让詹闶欣慰的地方。作为对他的表彰和鼓励,已经确认等他全部完稿后,将会作为行道学院的化学实验室必读规章。

和黎祝去了他的办公室,解答一些他在近期遇到的难题,又聊了聊工作事项后,詹闶换了衣服进入自己专属的实验室。

这次的光致变色材料试制非常关键,涉及到很多未来的应用方向。为了做到绝对保密,詹闶一个助手都没带。

没有助手,整个试制的过程,就要比多人通力合作耗时更久。为此他已经和家里说好了,至少要在道观待三天,没有急事禁绝打扰。

所以他才会说,中午搞一个粉条的硬菜,给大家尝尝鲜。否则他肯定是抓紧时间完成工作,晚上早早回去抱着妻妾做美梦。

詹闶的实验室在证道院二楼,占地面积非常大,用掉了二楼一半的正房和一半的西房。平时不允许别人随便进去,搞卫生都是黎祝亲自带着学生干。

进了实验室,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害了。詹闶先开始和泥,然后用特制的小砖头搭建各种所需的炉窑,等这一切干完,后面才是实验的步奏。

说起来这也是无奈之举,想在十五世纪初实现化学材料的小量生产,仅靠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微缩型的生产设备。

干完泥瓦活儿,时间也到中午了。做实验再忙也要吃饭,具体实验放在下午开始,詹闶返回办公室换了衣服,去食堂兑现粉条硬菜的承诺。

吃饱喝足,稍微休息一会儿,再次上了实验室。这时候就可以一步步循序渐进,把小量生产前的实验做起来了。

等到实验全部做完,小型设备也差不多彻底干燥了,那时候就能按照得出的确切实验步奏,进行正式生产。

这次的操作流程之所以如此复杂繁琐,关键还是因为要保密,另外燕山工业园也没有什么业务,能牵扯到眼下所需的材料,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光致变色材料的种类很多,现有条件下能完成制备的也有好几种。为了便于以后的不断升级,彻底断绝伪造仿冒的路子,詹闶选择从最基本的溴化银起步。

溴化银是什么呢,就是相机底片上图的那种明胶材料。摄影的时候,通过镜头获取明暗不同的光线反射,引发底片上溴化银产生不同程度的分解物,最终形成影响。

把溴化银中加入氧化铜混合,再混入普通玻璃片中,就能制成早期的变色镜片。遇到强光的时候,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两种物质,玻璃就会变成棕色;光线变暗后,溴和银在氧化铜的催化下重新结合成溴化银,玻璃恢复本来的浅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