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章 历史可以这么听: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1 / 2)

加入书签

这首作品的左右手对位法在肖邦27首练习曲中算是简单的,并不存在什么错综复杂的对位。

然对位不复杂并不代表这首作品简单。

宏观来讲,将肖邦所有的练习曲放到任何一个时期,不论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还是古典主义时期,都不会和简单划上等号。

甚至放到还没有现代钢琴雏形和后来钢琴技术的巴洛克时期,肖邦的练习曲会显得更加难以演奏。

这首黑键练习曲是肖邦第十号作品中最有特色的作品,整部作品近千余音,却无一例外的全部是由钢琴上的黑键所呈现,故名‘黑键练习曲‘

这也是古典钢琴史学届的首创。

一首伟大的作品总会有其创作的动机在其中。

我们的肖邦老前辈远没有诸位那么幸运,他生活在了一个祖国动荡不安的时期,其作品大多所呈现的都是内心的挣扎与对情感的困惑。

自幼年懂事起,他所经历的事情和所处的环境都令他伤感。

他总是觉得自己活着很惨。

但事实上他只说对了一半,他不知道的是他死了之后事情,那才是真惨。

如果说他的一生有那么一段称的上是最快乐无忧的时光,那必定是他的童年无疑了。

童年的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再加上他那双被上帝轻吻过的双手,他的童年是与音乐为伴,过的是优哉乐哉。

由于才能上的鹤立鸡群,他聚集了来自家人和身边朋友们的各种赞许目光,这给他童年生活增添了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肖邦晚年时也时常怀念并与友人们提起这段美妙的时光。

这也就是他创作这首作品的内心动机。

用什么样的音乐创作方式来还原童年生活呢?

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想象力,我们随便举个例子听听——

舒曼用钢琴套曲写了《童年情景》,

莫扎特在奏鸣曲中用繁复的装饰音来描绘童年的笑声和隔壁教堂的晚钟,

勃拉姆斯在op76.no2里面用一种绝不寻常的俏皮来告诉世界他绝非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少年老城’,出走半生,他归来算得上少年。

贝多芬,嗯——贝多芬就算了吧,贝大爷没有童年,只有个酗酒的爹,所以举不出什么例子。

李斯特用匈牙利舞曲来怀念梦里童年的故乡和乡间小酒馆了扭着屁股的大姐姐。

而我们的肖邦老师就高雅的多了,在黑键练习曲中,他运用了具有东方音乐色彩的五声调式,这一点秦键早晨与何静也提到了。

从作品的整个聆听来看,这首作品也确实很容易勾起听众对其童年的无限遐想。

肖邦是波兰人,从史学根据上来说,波兰民族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的时间大约要追溯到17世纪。

当时有有三位波兰的基督教度于明朝来华国传道,接着把我们的灿烂文明带回来了波兰。

到了肖邦的时代,也就是十九世纪,东方文化也早已在波兰传开了,有了土壤,在没有国界的音乐世界中,肖邦确实也做到了——

一切皆可唯我用,异国情调大法好。

只是何静当年为秦键选这首作品作为艺考练习曲的目的根本没有想那么复杂,单纯的就是根据她对秦键当时的能力上限和艺考行情的把握,才有了秦键与黑键的那么一段过往。

调式与色彩是这首作品中最亲密的一组cp关系,演奏者到后期必须要深入到这个课题当中。

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是演奏者在中期必须要在心中明确的。

可是秦键此时的注意力只能全部放在让自己尽可能的不要错音,尽可能的控制手腕和手指。

事实证明,车尔尼299与肖练之间的难度差距确实不能以等级来相较。

勉勉强强的以很慢的速度弹了不到21小节,秦键在自费了两点崇拜值之后果断暂时放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