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6章 别开新面(1 / 2)

加入书签

“自开元以后,山南西道尝治此,用以北援关中,南通蜀口。”————————【读史方舆纪要】

打发众将下去了之后,裴茂坐在榻上,没来由的叹了口气。

荀攸料想对方是担心儿子裴俊在蜀地的安危,哪怕有长辈在旁帮衬,但对方毕竟才十五六岁,就让他主持这种大事,也算是难为他了。于是,荀攸开口说道:“贵府家传敦义之风,令郎君虽远在蜀地,纵事不成,但凭才智,足堪保全其身。”

“愿是如此吧。”裴茂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道:“既有王命在身,便当奋力为之,何能心存畏缩,顾己保全?此无状子若是不肖,辜负王命,纵然保下命来,我也不放过他。”

裴茂治家严谨,膝下裴潜、裴俊、裴徽等几个儿子在他的管束下都很懂事明理,有人曾说他裴氏几代遗泽厚积,终究要在他这一代开始发扬光大。

荀攸略为动容,好生说道:“裴公无需多虑!令郎君身边既有其姊夫,老成干练、又有平准监从旁布置。等事起之时,来敬达那边也会主动倾靠过来,两相合力,不愁不得功成。我等这几日,只需要静待消息便是。”

裴茂舒展了几分眉头,轻声问道:“那张鲁呢?五斗米道在巴中广有信众,彼等南逃至此,犹如虎归山林。纵然有来敏、还有吾儿等人从中绸缪,事后怕也是免不了一场恶战。”

“张鲁乃从容而退,非是仓皇而逃。”荀攸不以为然,摇头说道:“若彼等真有顽抗之心,又何必将所积资财粮草等物留于府库?既不焚毁、也不带走,任其壮大我军,可见彼等心里尚存一丝苟且侥幸之心,说不准,还会因势而降。”

裴茂静静地思索了好一会,最终是同意了荀攸的观点,点头说道:“果是如此,那此行南征可就真是如有天助了。”

随后二人商议,打算留下南郑令朱皓,代行汉中太守职权,临时主持汉中民政、至于汉中的军事,则是留给了驻守成固的孟达以及东去上庸的太史慈。至于剩下的众将,则是稍作整顿,以步兵校尉徐晃为前锋,带起精兵两万,以及义从、郡兵、民夫等七万余人,共十万大军,赶赴白水关。

白水关是益州与汉中之间的重要关隘,张鲁是轻车简从,故能选择不走白水关、直接翻山越岭逃往巴中。而裴茂这数万人却是不行,依然要走大路到白水关,以期对益州形成威慑。

当大军紧赶慢赶的来到白水关下时,东边的太史慈传来捷报,言黄金戍的守将杨昂率众投降,上庸、西城等地豪强申氏也派部曲参战、表示归附。于是裴茂传令太史慈领兵驻守上庸,以进窥房陵、及其背后的荆州。直到汉中彻底安定以后,裴茂这才提笔又写了封奏疏,捷报张鲁南逃、汉中等地已指麾而降。

其中又着意详述了徐晃等人出骆谷之后、亲冒矢石的破敌之功;并提请皇帝予以激赏,以及早日简拔太守、县令等长官南下赴任。这道奏疏写的很真实,既没有过度夸大徐晃的战功,保证了盖顺、沮隽等人在作战时的功绩,又做到了将徐晃这支偏师的战绩当成一个足可夸耀的亮点。

皇帝接连两天,依次收到攻克阳平、降服汉中的捷报,这让他胸中的积郁一扫而空,就连声音都轻快了不少:“汉中既平,米贼潜逃,如今就只需等进一步的捷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