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0章 辙乱旂靡(2 / 2)

加入书签

只是韩遂有心速退,但麾下羌胡部族早先好不容易劫夺了大量牛马财物,哪里舍得割弃,于是大军速度被无比累赘的辎重所拖慢,还没逃至渝麋,就被南边围攻陈仓的盖顺等人发觉踪迹,当即挥兵来追。

数千步卒之间用着川蜀口音传播号令,迅速摆开阵势,这时只听鼓声隆隆,在前方,韩遂派出阎行亲率羌胡骑兵掉头过来。双方距离渐近,羌胡骑兵开始在马上加速,马蹄声轰然作响,直接奔向盖顺从益州带来的叟兵。

益州叟兵生活于山林之中,出川以来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骑兵冲锋,一时之间不由愣怔出神,连排列阵势都有些运转不灵。

等到阎行率领的羌胡骑兵冲至叟兵侧翼,前方的盾手一个个脸色发白,下意识的用肩膀顶住盾牌,以期待即将来临的巨力撞击。在其身后,一排排步兵把长矛斜斜刺出盾阵。临危不退,兵习惯性的做出反制,是盖顺多年操练的结果,却并没有极大程度上减轻他们心中的恐慌。

羌胡骑兵眼看着就要撞上冰冷冷的枪矛了,却只听阎行身边一员将领忽然吹出哨声,骑兵立即调整方向,与叟兵们擦肩而过。叟兵尚未反应过来,迎面而来除了一阵沙尘,还有飞蝗一般的箭雨。

军中除了叟兵以外还有不少归附的青羌,他们多少熟知羌胡的习性,见状则大叫起来:“抬盾!”

阵中的叟兵忙不迭的躲在盾后护住要害,只听一阵阵破空声传来,箭矢如雨一般射进人群之中。

战场上不断的传来己方士兵的惨叫声,盖顺看见麾下兵马倒下大片,不由眉头皱起,收起了轻视之心:“羌胡叛军的骑射果真了得!”

张济轻笑一声,说道:“彼等只求断后,已无久战之心,可先破此部,韩遂必不触即溃。”

于是盖顺继续留下指挥益州兵与羌胡叛军接阵,张济则率领凉州兵主动出击,虽然他麾下只有一万人,但都是当年董卓、李傕等人拥兵作乱的余烬。这支兵马常年与羌胡作战,十分熟悉对方的战术,数量虽少,却是朝廷驻扎在雍凉御敌的精锐。

此时阎行已经与张济正式接战,一侧的盖顺见机得快,立即挥军上前将其死死咬住。

韩遂部将阳逵与对方一员骑将几乎并马而走,对方捅过来的枪杆被他用手牢牢抓住,两人奔行了十来步,那员骑将突然被身后飞来流矢射中后颈,身体向前扑倒在马背上。阳逵才松了一口气,正要丢掉长枪,继续冲杀。却忽然感觉脖子一紧,旋即身躯被股大力猛地往后一拖,他双腿夹不住马腹,竟然半飞着跌了出去。

原来是盖顺麾下校尉梁兴从后面策马赶上,用绳索套中了阳逵的脖子,将他拖在地上后,立即调转马头,将阳逵狠狠地在地上拖行。

盖顺军中马匹不多,王昌身为都尉,却还没有如梁兴这般骑马的待遇。他在步战中身姿灵活,侥幸杀了一名落单的骑兵,翻身抢过战马,一手挥舞斫刀,在重重羌胡骑兵当中冲杀不停。这时阎行已开始节节败退,他武艺其实不俗,但领兵作战却并不是经验老到的张济对手。在暂时杀退张济之后,阎行凭仗个人武力,开始打算收束兵马后撤。

在军中的蒋石见情况不妙,连忙杀退一批叟兵,策马赶至阎行身旁说道:“阎彦明!韩公他们都走了,还留着不退,大家都死在这算了!”

他素来瞧不起阎行年纪轻轻就独受韩遂宠信,此时见到阳逵不见踪影,担忧之下,说话也不甚客气。

阎行眉头一皱,他刚是准备下令后撤,可此时被蒋石一骂,自己倒是下不来台了。他往后看去,只见军心溃散的羌胡部族早已裹挟着韩遂往西北逃窜,留下一地的辎重财物无人看管。阎行心里有了计划,看也不看蒋石,便下令全军且战且退,更故意从辎重旁穿行而过。

张济、盖顺等部兵马见到满地的金银布帛,一时竟然忘记了追击,骑兵下马、步卒弯腰,纷纷开始捡起了遗落的财物,任是张济如何呼喝也无济于事。

本来被梁兴放在马后拖得半死不活的阳逵也趁此松了口气,他偷偷捡起一把断刀,准备在背后袭杀梁兴,夺马潜逃时。身后却是被一刀砍了过来,当即身首异处。

正在往怀里揣金饼的梁兴听到身后动静,转过身来只瞧见王昌在马上一刀杀了本来被他擒获的俘虏阳逵,却没注意到自己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看到自己的俘虏被杀,梁兴便误以为对方是要跟自己抢功,于是大怒着拔刀喝问:“你这是没受够教训,还敢抢我的人?”

王昌愣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他与梁兴素来不睦,又极喜欢取笑他当年竟敢与如今的将军徐晃争功。此时好心被当做恶意不说,又被对方挑起了心头刺,王昌立时也恼怒起来,就等着对方有所动作,自己便要不顾军法与他打一场。

“都住手!”这时有人策马赶来,大声喝道。

两人扭头看去,见到来人,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一滞。

来者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虽然只是个都尉,但他的背景就连盖顺都不敢轻视。此人正是孟达,当初虽然他也参与了征蜀一战,但由于自己放弃战功照料得病的法正,从而错过了接连的战事。最后仅是被拜为都尉,调至盖顺麾下,在阴平熬了数年。

梁兴与王昌俱是不敢小瞧孟达曾是殿前羽林郎的镀金履历及其背后的人脉,他们暂时按捺住了怒气,却见孟达策马过来,像是没看到两人争执的因由,也不主持公道,而是大声喝令:“不许捡拾金银,以防有诈!”

“小心他们去而复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