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7章 趁虚以谋(1 / 2)

加入书签

“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左传·僖公十五年】

曹操喉头耸动了两下,似乎发觉这样有些不厚道,当即说:“此时是我没有事先告知与你,也是担心文若你不会支持……”

“孟德何必这么说?”荀彧抬起头,很体贴的看向他:“你我同事已久,彼此心意互通,你这样做自然有你的道理,何必样样都说与我知?若是处处计较,才是我小气了。”

曹操干笑几声:“这倒也是。”

车子不一会就来到尚书台,荀彧很快与曹操告别下车,去尚书台当值。

看着荀彧离去的背影,曹操久久才放下帘子,喟然叹道:“是我负你啊。”

接下来的几天里,除了让夏侯惇、杜畿等人剿除青州叛乱以外,太尉刘虞趁着孔融持节赴济南治丧,率先向远在雒阳的杨彪发难,说他是故意百般迁延,暗中阻挠,这才导致青州大乱,贼戕藩王。

刘虞早年沉浮,颇孚人望,在看到长期被冷落打压的杨彪一朝授予重任,刘氏宗亲逐渐受用,自己也不禁眼红起来,想着若是能得录尚书事,进承明殿辅政,此生蹉跎也算圆满了。

“明公眼下少的正是这一契机。”跟随刘虞多年的太尉长史赵该在这个时候还不忘怂恿道:“杨氏这几年虽居高位,然早已外强中干,起先黄公退避荆州,杨氏竟无能为力,可见一斑。如今又奉诏施行迁豪,得罪了大批关东士族,而关西一派又早与其不睦,如今羽翼尽折,势单力孤,无论是出于何等意图去办这件事,总归是他办错了。今陛下既有扶立宗室之意,明公正好可趁此机会,取而代之。”

刘虞微微颔首,正欲说话,另一旁的户曹掾孙资不合时宜的开口了:“这样做会不会有落井下石之嫌?朝廷眼下只言青州平叛,从未提起要惩治杨司徒,何况杨公堂堂三公,名望颇著,一旦罢免,恐怕会引起震动。”

“彦龙,你这就有所不知了。”赵该得意的抚须说道:“据说当初在议论赴雒谒陵人选时,司空赵公首先提的,是明公的名字,荀令君也在当时附和,最后却是曹孟德有意讨好杨氏,这才提议杨司徒。不过眼下司徒杨公在雒阳行事不利,青州动荡,曹操为了补救,这才想了平叛的法子,君不见,他所提议的夏侯惇、于禁等辈,都是他昔日的部署?”

孙资抿着唇,对方这一番话总让他哪里觉得不对劲。

刘虞这时说道:“御史中丞沮授都已上疏弹劾杨公纵容不法,办事玩忽,足以见河北士人之心。”

“沮中丞的奏疏在下也曾见过。”孙资略为疑难的说道:“只是我看他的言辞并不锋利,许多都没有切入腠理,未免有些浮于表面……”

“这也足够了。”赵该等人根本没有听进孙资的话,一味地坚持己见:“如今关东士族人皆惴惴,唯恐州官催逼,一夜醒来,迁豪令落在自己头上。杨氏已失民望,若是明公此刻挺身,必得众望,而后缓缓施行迁豪,上下称善,岂不乐乎?”

知道他们居然还打算获取关东士族的支持后,孙资听得心惊肉跳,见两人兴致勃勃的说起下一步的打算,心里更是乱成一片,开始思索其退路来了。

这时门下有人过来通传,说是宗正刘松突然中风了,刘虞脸色更是一变,忙命人准备车马要去看他,一边又对赵该交换了颜色。刘松一走,那么朝廷内外就只属他是名望卓著的宗室了,在皇帝有意提拔宗亲的大前提下,刘虞自觉完全可以承担这一领头人的角色。

“也不知谁会接任宗正一职。”让下人离开后,刘虞开始与赵该讨论起来:“昔年天下遭乱,宗亲流离,许多人都遗失宗谱,这些年全靠刘公去伪存真。现在他中风不能理事,这个位置,若是由刘叔辽来做就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