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甘为戎首(1 / 2)
“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百战奇略·赏战】
建安十三年秋,征北将军张辽率军击破乌桓联军,将蹋顿等被俘名王送俘长安报捷,难楼、乌延等战死者砍下首级,传首幽州诸郡,以做威慑。与此同时,张辽命羁留轲比能处已久的护乌丸校尉阎柔尽快返回蓟县,白狼山的一场大战,使张辽声威再次震动长城内外,一时间蛮夷慑服,有了张辽的班师凯旋,平狄将军张郃在代郡的攻伐势如破竹,幽州刺史种劭对诸胡的汉化工作也变得格外顺利。
幽州境内表面上渐复平静,唯独辽东此时还战斗未止。
玄菟郡,高显县。
太守张肃迎着河边寒冽朔风,皱眉眺望着北地入秋后肃杀的田野;光秃的树木、凝滞的河流,还有那冷如刀剑的寒风。再过一个多月,这里就将会是冰封雪飘,北国风光,是他这个蜀地出来的人鲜少见过的,不过张肃没兴趣欣赏这些,他颇为忧心的转头看向身边的年轻人,这个年纪轻轻的典农校尉, 不征集境内屯田兵助太史慈抵御速仆丸,反倒是从辽东跑到玄菟来, 就单是为了受降。
虽然对方颇具声名, 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评价已经在张肃心中打上了。
“仲达。”作为二千石太守, 张肃托大叫了对方的表字,沉声说道:“高句丽内乱, 与辽东乌桓侵扰辽东内地,孰轻孰重?你特意赶来受降,与偏将军用兵乌桓有何干系?”
司马懿饱经风霜, 丰富的经历让他早就褪去了稚嫩,面色沉稳安定,让人看不透喜怒,就连眼神也是常年古井无波, 只是偶尔会闪过一丝锐芒。听罢,他脸上立即挂出标致的笑,态度和煦的说:“高句丽王死后传位次子伊夷模,致使长子拔奇不服, 兄弟相残, 国内大乱,如今拔奇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来降, 原为玄菟从属。府君不费吹灰之力, 得此怀柔之功, 国家、朝廷必有封赏,可喜可贺, 只是将军疑心拔奇有诈, 特使我率屯兵来助府君之威,还望府君不嫌我才是。”
这人不说真话。
张肃心里有这个想法, 他气度威严,有些不悦:“速仆丸反叛,不单是你们辽东的事, 更是关乎我玄菟郡, 何况本郡地接高句丽、扶余等部,比之辽东, 更为紧要。仲达, 你有事不能瞒我, 拔奇降服之事虽大, 但也大不过速仆丸反叛!眼下正是用兵之时,你到此必有缘故。”
司马懿依然是笑着,他从很久以前就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表情来传达意图、遮掩情绪:“府君误会了,若非军情机密,在下哪里敢欺瞒府君?”
“看来就是机密军情了。”张肃轻声说道,他不懂兵事,在玄菟两年民政、蛮夷治理得算不错,其余军事防卫,基本都是交给偏将军太史慈负责了,对方年轻时就曾在辽东漂泊过一段时间,又攻灭三韩、连战公孙,很是值得信赖:“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多问了,只是辽东紧要,一切以稳为好,若是有拿不准的,还是要等征北将军战胜蹋顿等军之后再作打算。”
司马懿心里不以为然,面上却唯唯称是。
看见他这恭敬的模样,张肃纵然有些看法,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不多一会,高句丽已故先王的长子拔奇率本部及涓奴部兵马、民户来到河对岸,遣使正式向大汉朝廷内附,请求托庇。高句丽本是扶余的一支,在扩张过程中逐渐吞并邻近的濊貊、沃沮等部落,还有零星的汉人,由涓奴、绝奴、顺奴等五部组成,其中桂娄部是高句丽王族。这次拔奇内附,不仅带来了自己所属桂娄部忠于他的部众,更是带来了整个涓奴部, 等于是高句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张肃命人在城楼眺望了对岸形势,知其无诈后, 便命拔奇过河来见, 司马懿陪坐一旁。受降仪式走完后,几人移步至河边的帐中,有人将饭食送了上来,张肃特意命人做的胡饭——当年的榨菜配上烤炙的肥羊肉一起卷在胡饼中,不用筷子,直接用的胡人吃法,一手捏着吃。
拔奇感动于对方的尊重,也不客气的抬出高句丽人自酿的酒,让疏远淡漠的关系一下子就亲近了起来,而司马懿单坐在一边,没有动手。
他们就在这河边简单的营帐里聊了起来,拔奇一方面大吐苦水,向张肃抱怨其父及国人不公、偏心弟弟,又趁机表示臣服、并希望朝廷有一日能助他夺回王位,主持公道。张肃没有应承最后这个要求,在表示同情时,也将拔奇等人的聚居之处给安排好了“辽阳县,这是朝廷近年新设的一县,安置了不少幽冀等州流民,有小辽水、大梁水在此交汇,地厚土沃,正适合尔等安居。”
辽阳县已经算是内地了,再往南一点就是辽东郡的郡治襄平,此处有不少军屯,可以就近监视。
拔奇身上穿着一件旧的没有光彩,但依然华贵的朝服衣帻,这套衣服是朝廷数十年前赐予高句丽王的,高句丽特意修了一座小城来放置,这次出奔,拔奇也将它们带了出来,穿在了身上,似乎这既是他拥有王位继承大义的象征、又是他恭顺汉室的表现:“一切但听朝廷安排。”
“到了辽阳以后,一切事务,都要听从当地政令,改服易姓,编户齐民,在朝廷任命下来之前,尔等部众开垦、屯驻诸事暂由典农都尉统属。”司马懿忽然插话道,语气公事公办的味道,打破了刚才融洽的局面。
张肃愣了一下,看向司马懿,但也没什么都没说。
拔奇面色变化了几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答应下来:“谨喏,汉家衣冠我已穿上,我这就改汉姓。”
此子似乎并不想传言的那般不肖,能屈能伸,审时度势,这样的人怎么会被父王不喜、国人排斥?
张肃与司马懿脑中一时俱是闪过念头。
“你的汉姓暂时不急,像你们这般人、犹如昔年之匈奴左右贤王,国家会另有恩诏赐姓。”司马懿还有意试探对方的城府,故意对张肃商量道:“至于其他人,我看既然彼等出自桂娄等部,又是在高显受降、柴河会饮,不然就以桂、娄、涓、高、柴等为姓好了。”
“此议甚好,当初南匈奴、羌族归化,改易汉姓,也多是用这个办法。”张肃明白司马懿的意思,赞同道:“除了司马校尉给尔等拟好的姓,尔等也可以取其他的姓,只要不有意攀附家世就可以。”
谷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