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6章 兵分几路(2 / 2)

加入书签

可是,楚宁似乎已经决定了,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听着。

何况,他们觉得这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们早就听说过楚宁的军士才能,尤其是在军事学院进修的时候,许多教官,都把楚宁奉为神人一般的存在。

据说许多教材都是楚宁编纂的,加上楚宁在宣府那一战,更是被奉为经典战例,放在必学课上。

这个楚宁根本不知道,他确实为了皇家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的筹建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是自从两所书院建城之后,楚宁几乎就没有踏足过那里。

尤其是军事学院,楚宁除了撰写了一些教材,和兵部一起制定了学习训练计划,更是一步没有踏足过。

除了楚宁没有时间外,更多的是为了避嫌,虽然楚宁知道朱祁镇现在肯定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怀疑,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

毕竟皇帝这种生物,在权力这方面,可以说是冷酷无情到了极点,别说楚宁和他这种关系,就算是亲兄弟,甚至亲父子之间,相互猜忌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这也是朱祁镇对楚宁一直尊重无比的原因所在,皇家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他是经常去,尤其是皇家军事学院,那里走出来的都是大明军队的将领。

朱祁镇坚信楚宁说的,文官治理国家,处理政务没问题,如果让他们治理军队,那绝对是大明的悲哀。

前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空空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军队数量也是异常庞大,战力却不敢恭维。

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兵的将领,或者说是军队中能做主的人,都是文官。

文官天然地瞧不起这些武将,更不要说那些士兵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军队的主将看不起士兵,士兵不愿意给这样的主将卖命。

也就让他们战斗力根本得不到发挥,甚至还会大打折扣。

担心武将造反这是应该的,毕竟军队这种强力部门,如果控制不好,确实对国家的稳定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才要抓好军队。

因为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定,才能震慑周边的敌人,也不能因为担心军队将领,而弱化将领对军队的统领。

这种问题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约机制。

比如对所有的将士从思想上展开教育,然后就是对军队制度完善,比如轮换驻边,一来可以让大明所有的将士都能有休整的机会。

二来,也可以让士兵和领兵的将领之间形成更多的默契,因为按照楚宁制定的轮换,士兵和将领不是同步进行轮换的。

这样就能让大明的将士之间形成越来越多的默契,而不会因为将领的调整,或者军队的调换,而造成相互之间指挥和作战不协调的局面。

第三吗,就是最大程度地保证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轮换戍边,让那些京营的士兵可以接触到大明最前线的战斗,他们不再仅仅是皇帝的亲兵,京城的守护者,因为楚宁知道,只有真正的战火,才能练就出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

楚宁事先并不知道沈荣带多少人来,所以他制定了好几个计划,但是听到沈荣带来了一万多人之后,楚宁知道,自己最想实施的那个计划,现在有保证了。

“这次咱们目标不是鞑靼人,或者说不仅仅是鞑靼人,这次我要抽点各卫所的军队一起,咱们兵分几路,多管齐下,把周边那些不老实的家伙全都教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