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8章 粮食(2 / 2)

加入书签

下四州则是另一种情形,瘴气密布,地广人稀,民风彪悍,少数民族聚集,很多地方仍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朝廷的监控能力极差,说句不好听的,基本上属于放任自流,只求别惹事就行,最南部的柳州,历来是大夏穷凶极恶之徒流放之地,由此可见一斑。

而北方多山岭,北八州则根据山的走势进行划分,情势上更为复杂,但简单的来说就是与金国和辽国接壤的燕州、绍州、明州连成一片,把裕州牢牢护在中央,平洲、秀洲、蕲州、梧州则是与上四洲隔岸相望。

按理讲,隔岸相望的那四州粮食产出应该跟上四州差不多,但是,别忘了这是个什么时代,也不知道是不是朝廷里那帮大臣们脑子里有坑,还是历来传下来的习惯使然,北八州绝大多数地方都种麦子,只有少量的地方种点稻谷,偶尔种点小米、黍米、荞麦等杂粮。至于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和土豆,这个时代并未出现,显然是还没从外面引进来。

想到了大夏的地理分布,再想想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据原主的记忆,上等的一亩地产出也不过二百三四十斤,下等地甚至不过几十斤,至于原因,无他,肥料供应不足,再好的上等地经过几年的耕种也会沦落成下等地而不得不轮作。再加上人力有限,工具落后,百姓和朝廷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大片的荒地只能眼看着草长莺飞而无法产生效益。

而在这种粮食产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普遍百姓更是长期吃不饱饭,肚子里也没有油水,对主食的依赖性就变得特别的强。杜君就曾亲眼见过,一个壮汉就着一壶茶水,一口气吃了十个馒头,才堪堪吃饱。但主食的消化只有两个小时,而肉的消化时间则是四个小时,所以即便这餐吃的再饱,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饿,长此以往,粮食能够吃就见了鬼了。

粮食供应还有一个大的去向,那就是军队,在大夏与金国和辽国漫长的交界线上,常年驻扎着近二十万大军,他们的口粮俨然是天文数字,即便大夏重文轻武,这些军粮也没人敢短缺,否则不定何时战火就在某处打响。

粮食问题除去田地本身因素和大夏的饮食习惯外,还有一点是杜君看不过眼的,那就是秀才、举人、进士及官宦、皇室的田地不纳税,不管产多少都是他们自己的。

君不见,徐利峰仅仅是个秀才,徐母就能趾高气扬的提出让杜君把田产挂在其名下,其原因就是能省下那几十斤的田税,所以就更不要说科举路上走的更远的和朝堂上站着的官员们,其结果只能是他们的田产越来越多,家族也变得富的越富,肥了个人的腰包,亏的是大夏这个国度。

年年开荒年年种,也达不到百姓丰衣足食这个最简单的要求,这就是现实,躲不开的现实。

“弟妹也用不着杞人忧天,旁的不讲,听闻孙部长所言,你在明远的那个庄子今年的收成就不错,交完田税,足够你们嚼用一年的了,那可是一百二十亩的上等水田”,余二爷看杜君没再言语,意有所指的说道。

“是么?除非不缴税,否则......呵呵”,杜君讽刺的回了一句,摇了摇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明远的那个庄子买的比较晚,当时稻子已经种了下去,杜君不舍得浪费,就让童悦找了些周边的农户接着打理。听着一百二十亩挺多,但实际上呢,像余二爷这种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人,恐怕永远都不会知晓农户的苦,四成的赋税,再加上稻种的费用,一亩地的收益也不过一百斤稻子而已,合着就二两银子,这还是在年景好的时候,若是碰到年景不好,多灾多难,真真的是血本无归!

“怎么?粮食不够?”余二爷歪着头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