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靖难之役(1 / 2)
朱元璋:“我说朱棣,你当时抢这个皇位,胜算到底有几成?历史上的清君侧可是没有成功的先例。”
朱棣:“父皇,我当时真的没想去抢这个皇位,都是我这个皇侄逼得。我在建文二年二月还主动去南京朝觐了建文帝,三个月后,又派我三个儿子去南京祭奠了您,我们爷四个前后脚整整齐齐的趴在建文帝的案板上。”
朱元璋:“那你是看了朱允炆对他的叔叔动手你才下定决心动手的?”
朱棣:“他把他的那些叔叔,也就是我的兄弟们都弄成了那个下场,我才比较纠结。毕竟前车之鉴就是您所说的,在咱明朝以前,历代大一统王朝里,地方同姓王爷造反夺位的成功几率,依然还是个凄惨的零!我可不想再成为那个零。”
莫凡:“朱棣说的没错,当时虽然他的实力在藩王中比较强,但是和全国相比,他还真的掂量掂量。全国有三百二十九个卫所,可调动的军队一百五十万以上,堪称兵强马壮,国富民强。要是朱棣硬干死磕的话,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朱棣:“莫凡这话说的是事实。只是建文帝的削藩步骤出了问题。父皇,您说对了,他要是一开始就整我,我可能还就是抵抗一下就完蛋了。很可能是我就成了继西汉七国之乱、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又一个被镇压的藩王。”
莫凡:“没错,朱允炆当初知道朱棣是最大的威胁,一开始削的时候,逮着周王、湘王、齐王这几位朱棣的兄弟一顿恶治,既没伤着朱棣的汗毛,还叫朱棣洞悉了自己的用意,更给朱棣赢得了备战时间。”
朱棣:“但即使这样,我也没想反。从南京平安回来后,我就开始装疯,还干出了大夏天烤火的糗事。”
朱元璋:“还有这种事?装疯卖傻,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
朱允炆:“皇爷爷,我到后来知道我轻敌了。我满以为削藩这事儿就是下个命令的事儿,于是我就给北平都指挥佥事张信下了命令,但万万没想到这小子给朱棣告了密。”
莫凡:“对。这是把朱棣惹毛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横下决心启动了靖难之役。”
朱元璋:“朱允炆,我给你留下的将领都不能打吗?150多万的军队都是摆设吗?”
朱允炆:“我当时有点懵...”
莫凡:“主要不是兵的事,也不是将的事,是帅的事!”
朱元璋:“帅的事?你是说朱允炆瞎指挥了?”
莫凡:“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朱棣是金兵的话,您留给朱允炆的将领中有好几个岳飞呢,但最倒霉的是这个朱允炆就是那个赵构。只要他在,肯定失败!”
朱元璋:“此话怎讲?可有证据?”
莫凡:“有!先是耿炳文,这位最会防守的一代名将,当年牢牢守住重镇真定。连续三日强攻真定失败的朱棣,也不得不狼狈北撤。只要建文帝能继续信任耿炳文,以优势兵力稳打稳扎巩固战线,兵力和人口都有限的朱棣,很可能就被活活困死。”
朱元璋:“然后呢?”
莫凡:“但就是这个节骨眼,急于求成的建文帝火线换人,撤掉耿炳文换上李景隆,然后,就是李景隆指挥下,一系列给朱棣送人头的操作......”
朱元璋:“这个李景隆是我姐姐家的那个孙子?父亲是我外甥李文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