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3章 兄弟,我去睡会儿(1 / 2)

加入书签

夏信这次下来,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和支公司负责人在观念上你能够取得一致,或者换个说法,就是要发现和自己观念一致的负责人,以往每次都是开大会,并不能发现这些人真实的想法,尤其在东唐分公司,大家都学会有了一招,就是捧着领导说,领导爱听什么,就说什么,这也是夏信觉得需要和大家一对一沟通的一个原因。

“夏总,这个优点就不说了,好像也没什么优点,缺点或者说不足,我觉得韩坊最大的不足就是太小了,虽然经济在东唐也排在前列,但我们支公司还是太小了,业务员才不到1000人。”

夏信点点头,表示赞同,但没有说话。

东唐是人口大省,人口将近8000万人,不过这里面有70%是农业人口。韩坊作为一个经济总量排在东唐前列的地市,又和北京离得很近,条件还是很不错的,但就像郑融华说的,有天然优势,却并没有做大。

“至于未来发展的想法,我的想法是................”看了一眼对面坐着的夏信,发现夏信在认真地听,郑融华就开始谈起了自己的想法。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但也很直接,就是从绩优人员抓起,以点带面,推动绩优人员晋升。

耿尧和苏夏在一旁听着两人聊,苏夏还好,因为不是特别了解一线情况,听郑融华和夏信讲话内容,就是觉得很新鲜,感觉夏总真是无所不知,连一个业务员做业务时,什么时间会有什么困惑和技能需求都知道。

但耿尧就不一样了。

耿尧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拿夏信的话说,脑子非常好使这也是夏信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夏信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自然也就喜欢聪明的人,耿尧,苏夏都是属于那种稍微点拨就能举一反三的人,而杜桂,就有点脑子不够用,有点跟不上夏信的思路,所以特训团一结束,夏信就安排杜桂去个人业务部担任了一个室主任的位置,先学习一下专业的业务知识。

耿尧这次跟着夏信出来,几站下来,他发现,夏信和每个负责人谈的问题一开始都是不一样的,都是根据对方的想法,加以引导,并加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一开始是负责人讲的多,但到后来就变成了夏信在讲,对方在听了。

“夏总真是能讲。”耿尧心想,这是第三次听了,每一次听总是能够体会到不同的东西,第一次听就是新鲜,因为以前从来没听过对于个人寿险业务系统的阐述,到这一次,耿尧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特别是夏信在讲的过程当中,还会结合韩坊的实际情况,从各种数据来推演实际的情况,并总结出问题所在。

几次下来,耿尧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实在是太好了,夏信在讲自己理念的时候结合了每一个支公司的实际,这让他更容易理解了夏信的想法。

如果说郑融华是第一次听,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那耿尧已经是第三次听了,可以说完全就是在消化了。

耿尧越听越兴奋,刚开始的一丝困意也没有了,在这过程当中,他还结合自己在桃城支公司的经历进行了总结,拿着笔的手在笔记本上也是刷刷记着。

正听得兴奋,忽然边上的苏夏递过来一张纸条,耿尧一看上面写着“兄弟,我先去睡会儿。”

侧头一看,苏夏正努力睁着眼睛看着自己,真精彩的内容,她怎么困了?耿尧很疑惑。

苏夏其实也想认真听听,而且也真的在认真听,但因为夏信和郑融华讲的越来越深,她又不像耿尧有支公司的实务经验,已经听着有点听不懂了,一听不懂,困意就不可抑制的上来了。

本来还想听着,但看时间,夏总估计还要谈好长时间,自己实在是扛不住了,内心斗争了半天,还是写了一个纸条递给耿尧。

耿尧看了看苏夏已经有些迷离的眼神,又转头看了看正谈得热闹的夏信两人,冲苏夏点了点头,拿笔在笔记本上写了句话,“你先回去睡吧,我和夏总说。”

苏夏点点头,拿起笔记本,站起身来,踮着脚往房门走去。

正和郑融华谈话的夏信抬头看了一眼,但什么话也没说,又接着和郑融华谈了起来。谈了三个支公司负责人,郑融华是最有想法的,这也是夏信聊得兴起的缘故。

一直到半夜三点多钟,夏信才结束了和郑融华的谈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