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9章 某不会再上当(1 / 2)

加入书签

安史之乱、仆固怀恩之乱、泾师之变、奉天之难、二帝四王之乱,光听这些名字,就知道背锅侠的日子不好过。

肃宗去过灵州(灵武)、代宗逃过陕州(三门峡)、德宗差点挂在奉天(乾县)、顺宗被逼禅让(永贞内禅),皇帝换成这步田地,你说西域?西域是什么东东?!

西域是什么不重要,关中是老家,这谁都清楚!

守陇山的朔方军顶不住,弄不好大家都得泛舟海上,提前给赵构打个样。

一、朔方唐军的防守反击

朔方军是唐朝最有战斗力的边军,王孝杰、张仁愿、唐休璟、郭元振、王晙、薛讷、王忠嗣、哥舒翰、安思顺、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李怀光、崔宁、杜希全、浑瑊、杨朝晟、李文悦,这些镇将的名字,几乎能串起整部唐朝军史。

所以,朔方军是一支充满了荣誉感的部队,忠心耿耿、自视甚高。

仆固怀恩叛乱后(时任朔方节度),郭子仪笃定朔方军必不背唐,便是基于其强烈的荣誉感。

就这支敢打敢拼的王牌,在陇山抵御吐蕃时,依旧数次被打穿了防线,可见形势的岌岌可危。

很多人并不清楚,唐朝最危险的时候,并非安史叛军克潼关,而是仆固怀恩的变起肘腋。入关中的安史叛军已是强弩之末,仆固怀恩联合的回纥、吐蕃,可是如狼似虎的生力军。

要不是郭子仪凭崇高的个人威望,镇朔方、联回纥、击吐蕃、收长安,李家皇帝真是药丸。

这才是汾阳王“手提两京还天子”的功绩所在,要单论平定安史,李光弼、仆固怀恩未必稍逊一筹。

随后,郭子仪重领朔方军构建了,以泾州(泾川)、陇州(陇县)、邠州(彬县)为支撑点的陇山防线。

另外,孤悬于黄河东岸的重镇灵州(灵武)是朔方军的大本营,“北控河套,南制庆凉,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

吐蕃曾于大历三至八年(678年~773年),连续六次围攻,但始终未能得手。

如鲠在喉的灵州和陇山形成的犄角,让蕃军屡屡有后顾之忧,为打断唐军的防御链条,灵州与关中联络线上的节点——盐州(陕西定边县)成了反复争夺的焦点。

贞元二年(786年)十一月,盐州城陷,蕃军北上,夏州(靖边县)、银州(米脂县)、麟州(神木)、宥(鄂托克前旗)等州,相继陷落。

贞元九年(793年),唐军逐走吐蕃,复筑盐州城。

贞元十七年(801年)九月,盐州陷落,再次被吐蕃焚毁。

元和十四年(819年)八月,吐蕃兴兵15万,围攻盐州27天。

唐军在沙陀人配合下痛击吐蕃,“杀戮不可胜纪,驱其余众于芦河,获羊马驼牛万数”。

此战,也是唐蕃150余年战场恩怨的终章。

关中西部的陇山,南接秦岭北至宁夏,长240公里,宽40公里。史书上经常提到的“陇右”、“陇西”指的便是陇山以西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