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章 043 年级排名(2 / 2)

加入书签

纪时觉得,这大概就是语文的浪漫所在。

老师认为写得足够好的作文就可以不扣分,用的是“不舍得”这个词,不过有的语文老师确实是这样,遇上自己欣赏的文章甚至可以在教室里满含深情地朗读,哪怕自己夹杂着Z省方言的普通话读起来怪怪的。

纪时决定下课之后去找黄雅琼借作文看,就算学不了人家的那种水平,至少让自己耳濡目染一下。

“纪时,127分。阅读理解还是要加强,这次作文写得不错。”语文老师看向他的目光带着惊诧,“我以为你不会写作文,这不是写得挺好的吗?下次也按这个标准来。”

纪时一脸茫然地接过了试卷。

他这才发现,自己好像是班里第五个上来拿语文试卷的,比姚蒙还早一些,这次的试卷难度比上次大,所以整体的考分都不如上一次,像黄雅琼那种就不能以常理来推断,属于更高层次的竞争。

那也就意味着,他这次语数外三科的成绩又超过了姚蒙?

两人之间的分差主要还在物理和化学上,纪时一门差对方十几分,不过因为语文数学和英语把分数往上拉了拉,他和姚蒙也就差个十几分。

他在班里和年级的排名应该能往上再升一升了,十几分的分差虽然不小,不过姚蒙的年级排名高,处于他们那一片位置的学生其实不太多,所以排名并不算太挤。

反而是到了300名往后这个阶段,1分有时候都有好几个并列的,特别挤。

纪时语数外三门的总分又一次创下新高,别的不说,就这三科,他这次的排名恐怕能排进年级前30,哪怕他的语文和年级最高分差上不少,但这个分数在全年级绝对都不算低了,这次语文上130的人数没有上次多,他的数学和英语两科又高得可怕。

纪时不知道的是,这会强化班的老师也在班里讲排名的事。

这次月考的成绩一出来,不仅是普通班的老师不满意,强化班的老师们其实也不满意。

虽说强化班基本包揽了年级前几十名,但这次的试卷难度完全没让强化班和普通班之间拉开差距,至少离强化班老师们的要求有些远。

“这次总分你们还算考得不错,但是语数外单科成绩,语文和数学的第一名在隔壁1班,英语的第一名在11班。”强化班班主任直接把成绩在背投上发了出来,“再看看三科排名,语数外前十我们班就三个,1班四个,还有三个都是普通班的学生。”

2班的学生直接可以看到老师贴出来的语数外三科排名。

虽说Z中现在每次月考后都直接排五门的总成绩,不过高考里选修的两科毕竟是算等级的,重中之重还是语数外三科,分数的高低决定了他们能去哪所大学。

张常翼不可置信地盯着屏幕。

他在屏幕里看到了什么?

纪时也在年级前十里,还排在第7?

张常翼回忆了一下,他记得纪时在9班,难道有同名同姓的人?他上次和纪时见过一次,纪时怎么说来着?

纪时好像说……他在11班。

但是……怎么可能?

初中的时候纪时成绩和他差不多,但每次考试都考不过他,后来他进了强化班,纪时去了普通班,两人间的联系少了,不过他也听别人聊过纪时,说现在纪时的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对上纪时,张常翼难免有种优越感。

但在竞争力激烈的强化班,张常翼的排名基本都在班里3、40名,不是倒数,但是排名怎么也上不去,就算他想尽一切办法把分数提上去,可班里永远不缺少比他进步更快的人。

纪时的成绩怎么突然就上去了?

而且他排名没到最前面完全是因为语文少了点,但就算这样,他语数外三科的成绩也够可怕了,就算在他们强化班也绝对是前几。

“你听说过纪时吗?11班的。”

“11班我只知道姚蒙,纪时还真没听说过,这人是不是突然蹿出来的?”

“其实也不是,我之前注意过他,他上回语数外好像就能进年级前20了,不过物理和化学两科成绩太差,所以总分排名不靠前。”

“普通班也有这样的人啊。”

不少人在小声讨论着纪时的名字。

强化班的学生在Z中虽然有独一份的优越感,可对普通班那些排名靠前的学生他们还是很关注的,高一结束的时候,强化班会从普通班抽几个学生,以补足选择文科的学生空下来的人数,到了高三强化班的人数就稳定了。

哪个班的谁谁成绩好他们也知道,也会把对方当成竞争对手,毕竟往年Z中也有普通班学生考清京的实例,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张常翼听着纪时的名字被其他人提起,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

纪时原本一直在他后面的,突然就冲到他前面去了,哪怕纪时物理和化学两科的分数不高,五门总分不一定比他强,可他总是觉得不太开心。

他在2班也就是个小透明的角色,就算这样,在同一个乡镇出去的毕业生里,他也是绝对的佼佼者。

出于这种想法,张常翼特意没提自己和纪时认识这件事。

……

一节语文课上完,老师不仅没讲到作文,连古诗词鉴赏都没讲到,下午第二节又是物理,加上上午讲的一点内容,物理老师好歹讲完了一整张卷子。

等到了晚自习的时候,他们班同学基本都知道自己的班级排名和年级排名了。

纪时好歹第一次进了他们班前10,排第4,主要是物理和化学拖了后腿,年级排名他正好在100名,比起上次足足爬了200多名。

这个成绩也很激励他自己。

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回报,但他收获到的回报却比自己的期待要大得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