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2 / 2)
既然大老爷秦昂已经出手,秦少原觉得自己当加倍努力才是。大少爷是大老爷一心期许的接班之人,必须施以醍醐,将之点醒。
“平常人的想法?”这一次,秦少均没有如同前些日子一样生气加反驳,浮现出来的是一层浓重的疑惑,口气也是诚心地询问,“什么是平常人的想法?”
“有立锥之地,有片瓦遮头,吃喝不用愁,再娶个美娇娘,得几个听话的子女,便是人生最大乐趣、最大享受了。普通人不都是如此盼望的吗?”
“人们有这样的想法难道有什么不对吗?何况要做到如此,也非易事。许多人穷尽一生,能得一、两样都算是上苍垂怜了。”
“福泽薄弱的人当然只能有这样的看法,这说好听点叫审时度势,说难听一点就是眼界太过狭窄。”
“福泽薄弱的人只能如此?”
“大少爷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秦少原的表情逐渐变化,带上了一道高高在上的神态。仿佛已脱离了世俗人间,脚踩云端,斜眼俯视着下面的一干平头众生。
人与人不一样这一点,秦少均到是没有什么异议。毕竟,他从小生长在富贵乡中,奋发读书上进为得也是博取功名。这生活里的每一桩每一件都彰显着他与贫苦百姓之家的不同。可秦少原这表情还是让他这一介富家子都感觉到了浓浓的不适。
所以,秦少均问道:“有何不一样?”
“大少爷或许认为,我会以世间的财富地位来做论述。但,我不会。”
“人与人的不一样,不以财富地位来分,又以什么来分了?”秦少均早已把秦少原归为了脑子不正常的一类。所以听个与众不同的新奇到也有趣。
“当然是以福泽深厚来分了。世间的这些财富多寡、地位高下,统统都是因为这福泽深厚不一而散发出来的表象。这些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徒有其影,毫无根本。和那天上的云一样,随风飘来飘去,聚聚散散容易的很。也似那些水面上的浮萍,东流西荡,拿不得半分自己的主意。”
“这话可笑。”就算是要装作行进到秦少原那一条路上,秦少均还是边听着边摇头表示不赞同。
“哪里可笑?”
“若真如你所说,我家这些财富岂不是来得容易,去得也会容易?秦家虽不大,但也是父亲几十年心血积累才有这今日之成就。我虽无才,但要说秦家的一切会像流云和浮萍那般随时来去,我自问有生之年此等事情绝不会发生。”
“大少爷有这样的信心是好事。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在时不会发生就是因为你的福泽深厚了?”
“此话怎么个说法?”
“首先,咱们换个方法为看这世界如何?”
“好。”秦少均的兴趣一点一点地增加,越发得浓厚起来。
“大少爷你看,这千百年来,朝廷几多变更,可真能有千年万年的?根本没有。为什么会如此了?是开国君王们打的根基不牢固吗?是守成之主们聚集的财富不够丰盛吗?都不是,对吗?可是,为什么每一朝每一代到了最后就会出来个看不住江山,守不了财富的末世之君了?还不是因为这个人的福泽太薄,故而撑不住这江山和财富了。承受不住,自然就会被压垮,换上一个能个受用得了的人坐上那位子去。”
“是吗?”
“大少爷不相信。那诸多的前朝历史,大少爷都是看过的,你仔细琢磨琢磨,就能品得味道所在了。”
历朝历代?秦少均笑笑。说起来,自己以前无聊之时也曾与一个人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十分好奇从她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些历史上的潮起潮落会与历代评论者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她所学、所用,所经历过的事情都不是普通平常人能了解得到的。甚至,纵是那些学问高深的大贤们,也是很难触及到她可以伸手的地方的。毕竟圣人有云:敬鬼神而远之。
是的。秦少均心中低语:自己请教之人正是仙姑———林三姑。
世间人对以前的事大多已经定论,而这些定论也基本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就算偶有持异议者也不过是用世间事论世间事。很少有人能用另一个世界的眼睛来看待和分析的。诚然这些都属正常,是说谁会有事没事去和鬼神打交道了?
“仙姑,这鬼神与人世的牵扯深吗?”从小读圣贤书的秦少均对鬼神与人间的关系并不太清楚。
林三姑有点奇怪秦少均为何会问这样的问题,但还是回答道:“非常深。”
“怎么个深法?”
“鬼也好,神也好,不都是从人界过去的吗?”
“人死为鬼可以这么说,可神了?”
“十善生天道。在世时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众生谋福祉为众生兴大利益者,脱离人间之时便是脚踏天梯,列为神尊之日。大少爷天天念圣贤书,总不会认为孔夫子仙游也是游去鬼道呆着了吧?”
“我……”秦少均被反问的一愣。“自然不是。”
“鬼有多种,平常的人成为游魂后,不久就可以重新投胎,再返人间了。而有一类,俗称饿鬼者则就难说了。饿鬼道和天道就好比人世的两面镜子。天道照出来的是心地善良,为公为天下。而饿鬼道照出来的是自私自利,无限的贪婪,且不以邪恶为耻。但是,为恶也有轻重不同,于是又有了地狱道和畜生道的存在。以其作恶的轻与重,分别各入各道。”
“那这轻和重由何人来分,该去哪一道又由何人来判了?”
“这个该怎么讲了。”林三姑顿了顿,思考了一下,“大少爷是聪明人,应该能听得明白,理解得了。”
“还请仙姑赐教。”
“各种鬼神故事,志怪小说写了很多这方面的趣事。所以在一般人看来,是地府收魂,阎君判罪,小鬼施刑,对吧?”
“难道不对?”
“其实,《太上感应篇》中的那句话才是真理,才是正确的。”
“哪一句?”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