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章 一百二十五:臣荀彧,叩请主公真龙驭天(1 / 2)

加入书签

延康元年秋,唐魏罢战言和,唐王李逸回朝,却并未全部班师,而是封马超为并州都督;驻军上党,庞德驻守晋阳;至于平原,李逸下令赵云回撤高唐,将易攻难守的平原城以及白马都还给了曹丕。当然曹丕为了换取邺城不被攻破,也进献粮草金银美女一宗给唐王。这也是陈群出使邺城,不辱使命争取来的。

其实李逸罢兵言和,并非完全是因为担心曹魏分布河北各处的雄兵猛将齐发邺城,大有决一死战之势。时至今日,就算万一真的生死决战,李逸自然也有足够的信心取胜,但势必会损失过重,刚刚经历了三年瘟疫的袭击,无论唐、魏,还是齐、吴都遭受了巨大损失。

真正使李逸罢兵的原因除了曹魏一决生死存亡的决心,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一封密信,一封荀彧自洛阳传来的迷信。那便是暗部探查到那不甘于现状的天子汉献帝,再一次不知死活的开始暗中动作。前番献帝暗中密诏张臣,收买策反了何晏,进行“倒李”行动,致使李逸的心腹贴身虎将典韦身亡,虽然李逸将何晏张臣等人同党及九族尽数全部诛灭,并未动那名存实亡的天子和皇宫一丝一毫;甚至李逸连对汉献帝斥责、质问都没有;更甚至典韦身死之后,李逸竟然再也未曾面见过天子,便悄然随军出征河北。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汉献帝不仅毛骨悚然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感觉到了李逸那尽力压制的满腔怒火,他深信,李逸一旦击败魏王曹丕,必定回朝找他算账!昔日自己授意董承伏完暗中下手,几乎成功夺回军政大权,虽然最终仍旧功亏一篑;再之前暗中挑动曹刘吕布联盟合纵,致使扬州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李逸虽也未曾过于斥责追问,但李逸都当面在朝堂上进行了血腥镇压、狠辣的处置。

可这次完全不一样,这次汉献帝明显的感觉到了李逸那不可抑制的愤怒!毕竟死于此次政变的人里,有李逸的养子何晏、李逸的爱妾尹夫人、还有李逸最最贴身的心腹战将典韦。汉献帝很确定李逸不会善罢甘休,不会再像之前那般只是进行一番血雨腥风的屠戮莱发泄自己的怒火。依照多年来对李逸的了解,献帝断定李逸肯定不会轻易就此罢休,那李逸目前还能从自己身上进行的报复无非就是废除自己,杀光自己这个天子的儿女妃嫔,把自己扔出皇宫另立新君,或者干脆自己造反谋朝篡位。

好在曹丕刘备等人发兵来攻,牵扯住了李逸的精力,汉献帝内心不由的对刘备孙权这几个乱臣贼子,感到万分感激。他知道这段时间将或许是自己最后的反击机会。

献帝并非真正的庸才,他知道若硬拼自己不可能有丝毫的取胜之机;只有寻求那些真正忠于汉室的文武大臣,再加上那极少数手中多多少少握有实权的官员迅速控制住洛阳都城和八关,使李逸不能回洛阳,然后迅速召集外援,鼓动天下各名门望族豪阀,让他们起来反抗李逸,才能有些胜算。但经过这数次的清洗,朝廷上下已几乎没有几个,真正死心塌地效忠自己这个代表正统的天子了。至于在高官厚禄诱惑下能铤而走险的,虽有几个可供选择,但却没多少利用的价值。再者,那个看似忠直的荀彧和明显效忠李逸的人,一个个虎视眈眈把朝廷上下文武官员盯的死死的,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尽管如此,汉献帝还是想到了合适的人,崔琰,清河崔氏乃是天下闻名的豪门望族;崔琰又是崔氏当今家主,在天下士子中崔琰有者极高的声誉与威望;而且崔氏子弟多有为官者,就连禁军与洛阳城防军中都有崔氏子弟。最重要的,崔琰属于忠于汉室的人;建安十四年,献帝征崔琰入京,拜为鸿胪卿。后来李逸突临洛阳,铲除董承等人,但迫于天下士子的舆论,也只是将崔琰贬为洛阳丞。有了崔琰这个可以极快招揽人心的文臣,献帝很快又物色到了几员武将,城门校尉伍修、禁军校尉董蘅、董禧、再有洛阳校尉王谨;王黔;这几人虽军职不高,但好歹手中能有些兵马可用。

献帝以心腹太监董思为联络,很快将这一干人聚拢在一起,崔琰又进谏,推举河东太守王邑,弘农太守毌丘贤二人为外援。献帝欣喜,也令心腹前去密会。很快这帮人紧锣密鼓的开始张罗,不过两月左右,已然暗中聚集可用军卒六千余,并弘农、河东两地郡兵各五千人的外援。

献帝与众人商定,待举事之时由伍修带领两千军配合崔琰控制文武百官;再有王谨王黔二人尽快接管洛阳城防;并迅速招引王邑、毌丘贤两处军马入京;那时献帝将下诏昭告天下,号令各地豪门群起而讨李逸。同时董蘅负责攻占洛阳城李逸的府邸;将李逸的家小尽数擒获;董禧则负责清查缉拿荀彧、荀攸等李逸的心腹一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