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2章 养殖场(2 / 2)

加入书签

“不会浪费的。雨季总免不了要做烘干工作,这个孵坊也可以客串烘干室么。”

杨宝贵劝他不必担心:“第一批正在育雏的大概可以提供二百只。够二十个小农户养了。慢慢的批量就会大起来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想我们刚搬到这里来的时候才几只鸡?现在都有上百只了。增长率可是百分之几千。再这么发动群众一搞,到年底说不定还得扩建。”

“带我去看看鸡舍吧。”

“好。我先关照他们几句。”杨宝贵看了下工地上的情况,最要紧的火炕烟道已经基本完工了――这个部分最要紧,盘得好的火炕,节省燃料,传热快。盘得糟糕的,不爱热还会倒烟。也是一种专门的手艺。临高这地方当然没有盘火炕的工人,就是移民中也找不出来。完全看书操作。按照图纸施工。他向领工的人吩咐了一下,带着吴南海往新落成不久的鸡舍去了。

新的鸡舍依然采用了竹篱笆围墙,渔网遮围的散养方式,种植攀藤类的蔬菜作为鸡棚的遮蔽物。新鸡舍实现了分舍饲养。种鸡被单独圈养,蛋鸡、雏鸡和育成鸡各有自己的空间,互不干扰。便于按它们的状态添加不同的饲料。最后还有一种青铜火鸡,现在它们已经扩大大了十来只。

二百来只育成鸡正在笼网下的广阔空间里活动。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地上刚刚洒过水,有股石灰的气味。

“这里每天定时打扫鸡粪,再洒石灰水消毒――没办法,密度还是大了些。得防着闹病。再说鸡粪也是饲料,不能浪费了。”

“我们没养鱼吧。”

鸡的消化道短,排出的粪便里还包括有许多营养物质。吴南海知道有一种循环农业就是在鱼塘旁养鸡,鸡粪喂鱼的。

“喂猪。”

“靠,真恶心。”想着鸡粪的臭味吴南海已经觉得无趣了。

“发酵之后猪还挺爱吃的。”杨宝贵苦笑着说,“说真得我也不喜欢这种饲养法。以后饲料充裕了就当肥料用好了。”

吴南海跟着他又去了鸭棚。鸭子在家禽养殖中效益其实比鸡要好得多。鸭是杂食性的家禽,能够在放牧中自我觅食,耐粗饲,饲料转化率也高。在春季的第一造水稻种植的时候,法石禄还试验性的搞了稻田养鸭,让鸭子在水稻田里觅食,不仅可以利用稻田里的田螺、小鱼虾,还能消灭害虫和杂草。法石禄准备等稻田里的稻谷收割完毕之后再驱赶鸭子进去清场,把留落在田地里的秕谷和零星稻谷吃掉。这比人工清理要来得便捷和彻底多了。这在日本还有个好听的名词叫“鸭法稻作”,算是复古流的纯天然稻作法。

鸭棚就设在河湾旁一道竹篱笆把水湾和河道隔离开,设有一道可启闭的闸门。免得鸭子自顾自的跑路。这里芦苇茂密,河水里养分丰富,河湾沿岸有大量鸭子爱吃的螺蛳之类的水生动物。农委会在移民里找了一个养鸭人每天出去放鸭子,顺便还捞螺蛳和蚌壳,砸碎之后作为鸭子的饲料用。

“不要乱踩。”杨宝贵提醒他河滩的草从里尤其不要乱踩。鸭子很可能把蛋就随便产在里面了,傍晚的时候养鸭人会巡视一遍,把蛋都捡回去。

“我们现在有二百多只鸭子,还有三十多只鹅。鸭鹅比鸡来说就节约饲料多了,除了蛋用禽要补充蛋白质饲料之外,大量的都用青饲料,产蛋率也不错。也可以作为推广饲养对象。”

鸭子是当地的土鸭和从现代时空带来的北京鸭。杨宝贵准备把它们杂交之后看看效果怎么样,至于鹅穿越者没带来――因为中国的土生鹅品种是公认的良种。他只是简单的从市场上买了几头回来――华南最常见的狮头鹅

吴南海说:“养鸭和鹅都要有水面,养殖条件受限制的,没有鸡那么好推广。再说鸭蛋和鹅蛋不受欢迎。大伙还是喜欢鸡蛋。鸭蛋不做成皮蛋、咸蛋有人愿意吃嘛?鹅蛋你吃过吗?”

“糟鹅蛋我吃过,味道不错的。”杨宝贵回忆起了当年吃糟鹅蛋的美味来。

“家禽就是增长快。养猪要是也能有这么高的繁殖效率就好了。”

“猪的繁殖率也不算差,母猪一年二窝能下二十头猪仔,好好的饲养成活率还是很高的。”杨宝贵说,“最大问题是缺母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