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章 缺轮胎(1 / 2)

加入书签

李卫东知道,1986年以前的运输公司非常缺轮胎。

几年的改革开放,粮食和布匹这种民生物资已经不再匮乏,然而工业产品的供给,总体来说还是匮乏的。就比如轮胎,便是稀缺物资,有钱都买不到。

当时并没有什么汽车年检和强制报废的政策,运输企业只要车辆保养得当的话,一辆车可以用二十年,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解放,开到八十年代绝对没有问题,青河运输公司里就有很多六十年代生产的老解放。

然而汽车的轮胎是不可能用二十年的,汽车整日拉货,轮胎总是要磨损的。而且轮胎这种橡胶制品,就算是放在那里不用,六年以后也开始衰减,衰减厉害了照样不能使用。

所以对于运输企业来说,轮胎是必备的消耗品。

然而进入到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逐渐活络起来,运输行业的业务量也开始成倍的增加,计划内的轮胎已经不能满足运输企业的需求了,简单的说就是轮胎供不应求。

因此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一阵轮胎荒。对于运输企业来说,计划内的轮胎供应不足,车子就只能在家里趴窝,也就带来不了经济效益,所以就只能从计划外购买轮胎。

青河地区运输公司也是如此,计划内的轮胎半多的时间就消耗殆尽,只能靠着采购计划外的轮胎,来维持车辆的运转。

李卫东的印象里,八四年底的青河运输公司,轮胎缺乏已经非常严重了。一些路况不好的路线,干脆就不接了,免得过渡消耗轮胎。

出车也是尽量组大车队,然后少带备胎。比如一次性出五辆车,这五辆车只带一条备胎,这样就能省下更多的轮胎。

一个几千人的国有运输企业,混成这个样子,也是够凄惨的。

偏偏采购处长王海滨是个没本事的马屁精,溜须拍马在行,业务能力差劲,就算是给他足够的钱,也买不来轮胎。

李卫东正是记得缺轮胎这件事情,所以在红星厂的时候,才跟刘学勤要了轮胎的采购指标。

……

李卫东跟在崔大山身后走进了办公室,先后跟书记于正诚和总经理朱士聪打了招呼。

于正诚指了指旁边的沙发,示意两人坐下,随后开口说道:“行了,人都到齐了,说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海滨立刻发难道:“去找厂家退货是我们采购处的业务,李卫东私自去找厂家退货,严重的干扰了我们采购处的业务,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应该受到处罚。”

王海滨说完,又望向李卫东,接着道:“小李,在两位领导面前,你还是赶紧承认错误,认认真真的写个检查,还能争取一个从轻处理!”

不得不说,王海滨还是有些心机的,他单单指责李卫东,但是却绝口不提汽修车间,等于是将责任转嫁到李卫东个人身上,也避免了跟汽修车间直接冲突。

要知道,要是王海滨扯上汽修车间的话,那就成了部门之间的冲突,公司领导大概率会用和稀泥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若是将责任推给个人的话,那就成了个人和集体的冲突,哪怕是个人做的对,也会落下一个脱离集体,不顾大局的罪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