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5章 自己吓自己(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私采河沙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考察仍在继续。

接下来,考察团进入农村的田间地头,进行实地的考察。

隋东升站在一个小土包上,望着远处一片蔬菜大棚。

曾岭县作为蔬菜种植大县,很早就引入了蔬菜大棚技术。

而那个时代的蔬菜大棚,要比现在的蔬菜大棚低矮的多,在大棚里根本无法站直身体,很多大棚只有蹲着才能进行工作。

这主要是为了降低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毕竟那个时代的农品还是比较穷的,不可能建得起现在这种钢结构大棚。

这种低矮的大棚,不光是拖拉机,就是普通的小型农机,也开不进去,所以大棚里的劳动,全靠人力完成。

不远处的田间小路上,两辆农用三轮车对向而行,在会车的时候,双双一扭车头,很轻松的就错开车身。

李卫东立刻介绍道:“领导,这农村地区的道路比较狭窄,咱们的吉普车开进来都有些困难,货车更是根本进不来,但是这种不能走车的道路却是农村最普遍的,连接着每一户农民,也连接着农户的每一块田地。

我将这种乡间小道,称之为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只要走过这最后一公里,就能来到大路上,来到汽车可以通行的地方。然而这最后一公里,对于农产品的运输而言,却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以前的时候,这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全靠人力,农民需要挑着扁担、背着箩筐,用肩扛手提的方式,将农产品运出来,才能赚到钱。我们厂农用三路车,就是专门为解决这最后一公里开发的。”

隋东升知道,这所谓的“农村最后一公里”,指的并不是一公里的路程,而是连接农村和外界的距离。

对于国道省道两旁的农村,这个最后一公里可能只有几百米;而对于山区而言,这个最后一公里便是几十里绵延崎岖的山路!

农民蹲在自己村子里,是永远不可能脱贫致富的,他们必须要将农产品卖出去,才能走向富裕的道路,所以这所谓的农村最后一公里,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路程!

李卫东接着介绍道:“当然,拖拉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我们国家农民,基本都是小门小户的小农经济,农民拥有的土地很有限,不像欧美国家的农民,都是大农场。

若是在欧美国家的那种大农场,买上几台拖拉机都不够用。但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农民而言,为了几亩地而专门买一台拖拉机,的确有些浪费,拖拉机动辄拉十吨八吨的货物,而我们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却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运输。

农用三轮车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相比起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更加便宜,操作更加简单,行驶在田间地头也更加灵活。刚才那两辆农用三轮车会车,各位领导也都看见了。如果换成是拖拉机的话,恐怕得有一方倒车,路才能走的通。

我认为,我们大可不必将拖拉机与农用三轮车进行比较,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运输设备。拖拉机可以干农活,这一点农用三轮车无法替代,但是农用三轮车在成本和实用性上的优势,拖拉机也无法替代!

归根结底,要看有没有用,能不能给农民带来帮助。无论是拖拉机也好,农用三轮车也罢,只要是能够给农民带来实惠,可以帮助农民走向富裕,那就是值得研发和推广的东西!”

李卫东早已经意识到,农用三轮车的出现,必然会抢走拖拉机的市场。

现如今富康农机厂的规模还小,农用三轮车也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产品,日后若是富康农机厂做大,农用三轮车卖到全国去的话,抢走拖拉机的市场,势必会引起拖拉机生产厂家的反弹。

国内那么多拖拉机厂,不乏有关系背景深厚的,到时候李卫东还真未必能斗得过人家。

明争的话还好一些,如果遇到哪个心黑手辣的竞争对手,暗地里使绊子,那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所以李卫东干脆就当着部委领导的面,提前把话说明白,把“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在功能上无法互相替代”这个观念植入到考察团的脑海中。

只要坐实了这一点,那么农用三轮车就会被当成一种单独的农业生产机械来对待,日后也可以单独立项获得农机补贴。

李卫东的这番话,也的确是打动了隋东升,他点了点头:“李厂长说的好啊!农机的作用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帮助农民尽快富裕么!无论是什么农机,只要能够助农惠农,那就值得我们去推广!”

说话间,远处几个农民,拿着锄头、铁锨等农具走了过来,脸上还是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

李卫东第一时间看到了这伙人,于是马上说道;“领导,您要是看的差不多了,就赶快从这土堆上下来吧!”

“怎么?你们青河的蔬菜大棚,还不准我看么?”隋东升笑着问道。

“呃,领导,看是能看,不过您别站在这个位置看!”李卫东指了指隋东升的脚下,接着说道:“这土堆这好像是谁家的坟头!”

“呃……”隋东升顿时一脸尴尬。

旁边有一人则开口问道:“李厂长,这也没立碑,你怎么知道这是坟头的?”

“我是看到那边有人过来了!”李卫东指了指正在靠近的农民,接着说道;“这些村民大概是把咱们当成民政那边,移风易俗的同志了!”

……

李卫东猜的没错,这个土包正是某户人家的坟头。

传统观念讲究“入土为安”,在封建社会,有钱人家都会请会看风水的师傅,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祖坟地,家族成员去世后就统一埋在那里。

而普通的小户人家有人去世,找不到风水宝地,就干脆埋在自家的田地中,这些农民不富裕,也没钱立碑,就直接堆一个小土包。

现如今,农村地区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很多村镇都规划了专门的公募区域,这种田间的坟头也少多了。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正是农村大力推广殡葬改革,鼓励实施火葬的年代。周围的村民见到几个领导打扮的人,老在坟头周围转悠,真以为移风易俗的同志来推行殡葬改革呢。

……

周崇光逃回了青河市区,急匆匆的回到了家中。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啊?”周崇光的媳妇开口问道。

周崇光媳妇才刚五十岁出头,但已经退休了,她在岗的时候并不是干部,根据国家的规定,女性工人身份的退休年龄是五十周岁。

周崇光开口说道;“家里的钱,你赶紧全都取出来,然后藏起来,还有国库券,也都藏起来!记住,藏在外面,别藏在家里!”

周崇光说着,又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存折,还有一个信封,递到了媳妇手上,开口说道;“这存折里是我这些年攒的一些私房钱,你赶紧取出来!另外这个信封里有五千块钱,也是我攒的,也藏起来。”

周崇光媳妇微微一愣,开口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周崇光却没有回答,而是接着说道:“我二哥还欠着咱家三千块钱,欠条就在抽屉里,你可别忘了把钱要回来!”

“储藏室里还有不少的烟酒,有七八瓶茅台,还有五粮液,我恐怕也没机会喝了,赶紧都想办法卖掉吧!被人查到的话就不好了。”

“还有我的那两块手表,海鸥的那块不值钱,不过西铁城的那块挺贵的,也想办法卖了吧!去年刚买的照相机,那是索尼的,也能卖点钱!”

“我一直锁在抽屉里的那个青花瓷碗,那可是明朝正德年间的,咱们的传家宝,我估计这一次也保不住了,干脆也卖了吧!”

“我这次摊上的事情,咱儿子十有八九也得被停职,你记得接济一下儿子。对了,到时候要直接把钱给儿子,可别给儿媳妇,要不然都便宜她娘家了!”

周崇光一副交代后事的样子。

而周崇光的媳妇已然明白过来,丈夫这是摊上大事了!

周崇光媳妇犹豫了一下,并没有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这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肯定要比什么都知道,更加的安全!

周崇光惶惶不可终日的渡过了这一天,晚上更是完全睡不着。

次日,周崇光顶着熊猫眼,来到了拖拉机厂,一整天的时间,几乎都在打盹,然而每一次打盹,都会被恶梦吓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