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章 教训(2 / 2)

加入书签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左右被打的不是她的孙子,万刘氏只在乎能不能保住自己的面子,面无表情的应下:“那就按县主说的办吧。”

平嬷嬷身子一抖,错愕的朝万刘氏看去,但万刘氏一眼不曾看她,脸孔冷漠的就像檐下的新雪。

“万夫人同意就好,嬷嬷日后去了监正府定要勤快些,这种事可是马虎不得,少打一日,嬷嬷家的小孙子都不能成才,既然是为了孩子好,下手也得重些,可不能比今日嬷嬷的轻了……”

沈若华话音未落,平嬷嬷便兜不住了。

她立即从地上跪直了身子,顷刻间就流泪满面,“县主恕罪,县主饶了奴婢的孙儿吧!奴婢给您磕头了,奴婢好不容易才有这么一个孙子啊!他、他才刚刚满月!求县主高抬贵手,不要打他!”

沈若华一脸的委屈,“这不是嬷嬷告诉我的偏方吗?我也是为了嬷嬷的孙子好啊!”

平嬷嬷欲哭无泪,一个劲儿的磕头:“奴婢知道错了,奴婢错了!奴婢不该扯谎,不该打孙少爷!奴婢以下犯上,奴婢该死!奴婢有罪!但奴婢的小孙子是无辜的啊!求县主饶了他!”

沈若华还没说什么,万刘氏就冲上去一脚踹在平嬷嬷的肩头,“贱婢!竟然背着我打小少爷!我让你照顾小少爷,你就是这么照顾的吗!你这个没心肝的东西!丢人丢到侍郎府来了!混账东西!”

万刘氏气不过,抬手还想再打,手腕便蓦地被沈若华攥住。

她脸上凶恶的表情一愣,扭头对上沈若华的双眼,胸口不断起伏。

沈若华敛眸看着她,缓缓道:“夫人若是想教训她,不如等到回府吧。她既然认了罪,就先按沈府的规矩来。”

“今日我给夫人面子,就不杖责了。你方才打了小少爷几下,就自打几个巴掌,打到见血才能算!”

平嬷嬷被沈若华吓怕了,自打嘴巴也不敢耍小聪明,每一掌落下去都是又狠又快。

万刘氏咬着牙根站在边上,恨不得扬长而走,也不知废了多大的耐心,才等到平嬷嬷掌嘴结束。

万刘氏喘气的声音在环廊中清晰可闻,沈若华笑容淡淡的看着她,目光澄澈,没有半分旁的感情。

但万刘氏偏偏能察觉的到几乎能扑面而来的耻辱和嘲笑。

到了这个年纪,能让她这么吃瘪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万刘氏再不想看见沈若华,急匆匆的说了几句体面话,就领着平嬷嬷快步绕出了环廊,消失在沈若华的视线中。

习嬷嬷不放心的走了上去:“姑娘就这么放走了那嬷嬷,可是太便宜她了?”

习嬷嬷方才哄完元宝,还替他看了看身上,发现平嬷嬷不止打了他脑袋,还掐了他手臂和大腿。

孩子年纪小,手臂和大腿上都是软肉,掐一下就青了,看得她又气又恨的。

“放心,万刘氏因为她丢了面子,回去以后定不会放过她的。”沈若华领着习嬷嬷和蒹葭往惊蛰楼走。

见二人仍有些义愤填膺不解气的模样,沈若华忍俊不禁,说道:“若你们担心,便喊人把今日的事往外传一传,就说那嬷嬷今日此举,是万刘氏授意。如此,她定要气极了那嬷嬷,便不会轻易放过她了。”

蒹葭一喜,一改脸上的愤慨,笑嘻嘻道:“还是小姐有主意。”

习嬷嬷也欢喜不已,但她没高兴多久,便又开始发愁:“少夫人性子太软,根本照顾不好小少爷,现下二少爷那边那妾室一人独大,或许很快便没有少夫人的位置了。”

“今日可见万刘氏并不喜欢万静娴,仅仅是看在监正的面子上,才不得不关照她现下的生活。听闻她今日惹恼了那个清高的姨娘,怕是又没有好日子过了。”沈若华接过习嬷嬷的话。

廊下没有人,静悄悄的,好似都被纷飞的飘雪掩盖。

沈若华:“我明白嬷嬷的意思,万静娴和沈城与我是敌对,但那孩子尚幼,又是因为爹娘痴傻,也的确无辜。嬷嬷若是想关照,便托认识的人关照些吧,莫要亲自前去,会给孩子惹来祸端。改日我去和母亲提一提,要她拨几个有经验的嬷嬷去孩子身边照应。”

习嬷嬷喜不自禁,快步跟上沈若华的步子。“奴婢替小少爷,多谢姑娘和夫人。”

入夜

海棠斋

内阁厢房的房门紧闭,丫鬟挡在门口,急出了一脑袋的汗,“二少爷回去吧!我们小姐说了不想见您!”

沈城执着的站在门外,隔着丫鬟便往房中喊道:“玲珑,你是不是因为今日那贱货和万家的那个泼妇生气了?我都听说了,你不要生气!我知道是那贱人的错!我一定替你讨一口气回来!”

丫鬟急吼吼的将他往后推:“少爷你走吧,诶呀!”

沈城迟迟不肯走,房中的烛火闪了闪熄了,里头传来女子清冷的嗓音:“少爷回去吧,少爷的心意我都明白。但我今日真的累了,不想留少爷歇下,少爷不妨去书房看书吧。明月,送少爷出去。”

“是,小姐!”丫鬟明月高声应下,阻拦沈城的动作也停了,做了个请的姿势,“少爷都听见了,请少爷跟奴婢出去吧!”

沈城有些不甘的咬了咬牙,最后看了一眼漆黑的厢房,扭身跟着丫鬟离开了内阁。

脚步声渐渐消失,站在窗牖下观察的女子悄无声息的转过身,漫步来到桌边,点亮了桌上的灯烛。

屏风后的人影一动,缓缓走了出来,在桌边坐下。

玲珑眼底浮上一抹艳色,屈膝弯下腰,声音娇柔:“妾身给王爷请安。方才委屈王爷了。妾身也没想到沈城那厮如此难缠……不过妾身已经全按王爷的吩咐办了,不出三个月,妾身就能叫他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