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科学萌芽(1 / 2)

加入书签

“正因为要使用到水力,因此工厂仅能建造在河边,而北方的河流稀少,且河水并不湍急,不适合建造这样的工厂。我认为,要建造工厂,只能在南方!”

听完这个发明了纺纱机的学生所做的介绍,朱祁钰也连连点头。“这是一份很不错的毕业论文,不过,大明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东西,我们更需要的是实际的行动。现在,我给你安排一个新的任务。明日,你去丁用那里支取一笔路费,我再给你开张手谕,你去找于大人,到户部要一份大明山川河流图。今后半年,你必须要找到几处适合建立这类工厂的地方,然后,提交一份报告给我,我再安排人员去建造工厂!”

“谢陛下!”这名叫郑梦秋的学生也很是兴奋,他的发明不但得到了重视,而且皇帝还亲自批准他去准备建造工厂的事情,见到自己努力一年多的成果就将转变为现实的东西,他能不兴奋吗?只不过,郑梦秋这个年轻人并不知道,数百年后,他发明的“郑氏纺纱机”将被称为打开了工业化革命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而他也随此被载入史册,并且因此荣选大明帝国科学工程院第一批院士!

“好了,上次有人提到过蒸汽的问题,我想看看是谁想到的!”

“陛下,是我想到的!”

朱祁钰一见到此人,心里一惊,竟然是一个女学生。“你叫什么?”

“陛下,学生叫段灵!”

“好名字,确实很机灵!”朱祁钰笑着点了点头,这段灵长得虽然不是很漂亮,不过双目之中透着一股灵气,而且很有气质,要用后来的话形容,就是那种成功女性的气质。“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到蒸汽的力量的?”

“这……”段灵显得有点尴尬,当她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连周围的同学都在嘲笑她,“陛下,我只是偶尔见到,烧水的时候,水壶盖被冲了起来,因此就在怀疑,是什么力量让压紧了的水壶盖子冲了起来呢?里面除了水之外,还有什么?后来我想到陛下曾经说过有什么蒸汽,因此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朱祁钰点了点头。“对,让水壶盖冲起来的就是蒸汽,也就是气化之后的水。大家都知道,水可以凝结成冰,而且水还是越烧越少。其实,水出了我们常见的液体状态与固体状态之外,还有气体状态。这与我们以往所说的气不一样。我们周围存在的是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而水蒸气是一种单一气体!”

“陛下,那水怎么会变成气呢?这样一来,水还存在吗?”立即就有学生提问了。

“那么,我问大家,我们可以抓起一块石头!”朱祁钰从地上拣起了一块石头,“这石头是有一定形状的,如果,我们抓起的是一把沙,那沙有形状吗?当然,我们能够看到沙粒,如果沙粒再小一点,我们还能看见吗?”

众学生都沉思了起来,不久,立即就有人说道:“陛下,这就是你曾经告诉我们的原子,分子吧?”

“对,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与分子组成的。这些小颗粒是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但是它们确实存在,而且就在我们周围,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是由原子与分子构成的!空气是原子与分子,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也就是说,水变成水汽之后,其实并没有被破坏,只是被打散了?”

“对,水在变成冰的时候,水分子都被固定了起来,不能自由活动。而水为什么可以流动,也正是水分子可以自动运动,所以我们说水无定型。当水成为水汽之后,分子之间的空隙就更大,就如同你们坐得很今,而我与你们之间的间隔距离就要大得多一样。这样,水分子不但可以自由活动,还进入了空气之中,所以,我们看不见水汽,只能在水汽从新凝结成水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白色的水雾!”

“陛下,那水汽有什么力量能够将水壶盖子顶起来呢?”段灵此时也不再怀疑自己的猜测了。

“这就要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能,或者说是能量!”朱祁钰自己的知识其实是有限的,他能做的,只是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告诉这些对科学知识如痴如渴的学生。“我们平常吃饭,正是补充能量,不然饿了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手脚发软,混身乏力。而能量是这个世界上除物质以外普遍存在的另外一样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感受得到!比如,谁打了你们一拳,你们立即就能够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袭来。而这也是能量的体现。除此之外,能量还有很多的表现方式。水蒸气就是一种,当水汽受热之后,体积就会膨胀,而这里面就射击到了内能与机械能两个问题。内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水蒸气具备的就是这种能量,当水蒸气只能向一个方向膨胀,就将推动壶盖,此时内能就转化为了机械能!”

学生们是一头雾水,而朱祁钰能够给他们解释的却并不多,毕竟朱祁钰早就把高中学的那些知识给忘得差不多了,他能够记起来的也仅仅是这些最为基础的知识。至于内能是个什么东西,机械能又是个什么东西,他很难一时解释清楚。不过,这些聪明的学生很快就帮助朱祁钰解决了这个麻烦。

“陛下,我认为机械能就应该是物体运动的能量。比如,匠人在建造房屋的时候,都会打下地基。而他们正是用巨大的石锤将木桩打入地下的,石锤落下时具有的就是机械能,是不是?”

“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费很大的力气把石锤提高,让石锤具有了势能,而石锤落下的时候,势能转变为了机械能。最后,正是机械能将木桩打入了地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