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3章 东瀛平叛 撞门(2 / 2)

加入书签

上杉谦信冷笑了一下,说道:“那些叛徒肯定知道,只要我回到了越后,就算没有明军的支持,他们都打不过我!”

“那就好,这样一来,叛军必然认为我们的目的是攻占越后,也就要派遣军队拦截。”朱祁钰在地图上画了两条线,“一路是越后的驻军,他们必须要挡住我们从今市方向进攻的部队,并且分兵在越后东南方向上建立防线。最主要的是现在驻扎在陆奥地区的叛军主力兵团,他们肯定会从我们这支军团的背后发动进攻。到时候,我们再让留在宇都宫的兵团北上,从南面冲击叛军主力兵团,如果能够切断叛军主力兵团的后撤通道,就能迫使叛军与我们打一次主力决战。”说着,朱祁钰将手里的铅笔丢在了地图上。“当然,只要我们能消灭叛军主力,将军就领军进入越后,迅速恢复越后的秩序,铲除叛党,而朕则率军杀入陆奥,拔掉叛军的根基。平定了北部地区的叛党之后,我们再会师一处,扫荡上野,下野的叛党。要平定东军,指日可待,也许还根本要不了半年的时间!”

对朱祁钰这番战略分析,上杉谦信不得不由衷的感到佩服。之前,他也以军事判断与军事指挥闻名日本。不过,在之前,他所指挥的战斗规模都不大,基本上属于战术与战役级别的。而如同朱祁钰这般直接从整个战场的角度,在战略的高度来分析整个战场局面,并且判断今后的战争走向,上杉谦信也不得不自叹不如。而上杉谦信也非常清楚,只有把握好了战略大方向,才能够在战役以及战术上获得胜利,并且最终将战术上的胜利转变为战略上的胜利。如果连战略大方向都无法确定的话,仅仅只有战术上的胜利,那是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的。而这种战略判断能力,正是日本将军所欠缺的。

“好了,朕的意见就是这些,当然,决定怎么打的还是将军。”朱祁钰笑着看了一眼上杉谦信。早在东征的时候,朱祁钰就看出,日寇将领严重缺乏对战争的全面分析能力,也就是战略判断能力。可以说,当时日寇将军都是在战术层面上考虑问题的,就连上杉谦信这类名将也不例外。不然的话,那些日寇将军也不会为了某些无关痛痒的地方的得失而浪费宝贵的兵力,以及更宝贵的时间了。

“陛下过谦了,这次作战,明军才是主力,所以应该由陛下来下决定!”

朱祁钰谦和的笑着点了点头。“那么,朕就不客气了。按照之前的部署作战的话,我们让第十军继续进攻今市,除了提供物资支持之外,不派遣部队增援第十军。不过,以第十军的火力,打下今市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随后,让第十军驻扎在今市,并且派遣部队向北推进,配合东面的主力兵团行动。”

“第十军有能力打到越后?”

“不需要猜测,我们最后看结果就是了。第十军在战场上已经积累了经验,这两个多月,他们也热身完毕了,该是他们有所表现的时候了!”朱祁钰淡淡的笑了一下,“我们将近卫军,第一军,第十一军,以及日本中央军全都集中在宇都宫方向上。最多只需要三日,就能打下宇都宫,然后留近卫军,第十一军以及日本中央军在宇都宫作为主力军团,第一军则以最快的速度向北运动,越过了白根山东面的山区,以及那须岳之后,进攻田岛,摆出突击越后的架势来,引诱叛军主力西进。只要他们离开了陆奥地区,我们留在宇都宫的主力兵团立即北上,争取将叛军围困在黑矶以北,郡山以南的地区。到时候,我们向北可以攻占郡山,向东可以扫荡陆奥沿海平原地区,向西则可以进击叛军主力。这一地区虽然有不少的山丘,不过比较适合步兵大兵团决战,就在这里打垮叛军主力!”

“陛下,有个问题,”上杉谦信这时候也看出了破绽来,“第一军仅三万余人,能够让叛军认为这是我们的主力吗?”

“为什么不能?”朱祁钰看了上杉谦信一眼,“第一军是我们的第一支混编部队,其中骑兵与步兵的配制差不多,而且还有一支外籍军团。只要让他们在行军的时候制造点声势出来,在落营的时候多挖点灶台,多搭点帐篷,叛军必然会判断这是我们的骑兵与步兵军团,甚至会认为日本中央军也在这里。恐怕,叛军的探子也不会去一个个的点清楚第一军的官兵数量,只会通过行军路线的宽度,营地的大小,灶台的多少,还有营帐的多少来判断第一军的兵力吧?”

这个办法虽然简单,不过却很有效,其实,任何一支部队的侦察兵都不可能直接去点清敌人的数量,只能通过敌人留下的痕迹来判断敌军的多少。上杉谦信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第一军真能够吸引叛军主力出动的话,那么要迫使叛军打这场决战就不难了。

“大概就这样吧,这只是我们暂时的计划而已,如果叛军不上当,那么就由第一军与第十军去扫荡越后地区,到时候将军回到越后,我们在这边配合,要击败陆奥的叛军也并不困难,是不是?”朱祁钰伸了个懒腰,“今天就到这里,明日我们再召开作战会议,将任务部署下去。时候也不早了,将军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上杉谦信有点意犹未尽的样子,她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了朱祁钰一眼,这才不好意思的离开了营帐。朱祁钰也只能权当没有看到,他可不想在与这个日本女扮男装的幕府将军发生任何超过了其身份所允许的友谊关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