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9章 烈火燎原 牺牲的价值(2 / 2)

加入书签

“回到战线上来,所有人做好战斗准备,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位置!”防线上的军官几乎同时,下达了同样的命令,光是高兴,光是兴奋是无法战胜敌人的,而且地雷阵也不可能挡住所有的敌人。

步兵迅速的回到了战壕里,并且排列成了整齐的防线,动作快的,已经把子弹推进了枪膛。当那些被地雷炸得东倒西歪的帖木尔骑兵进入到了步枪的最佳射程内的时候,防线上的明军开火了。如同暴风雨一般的弹雨将侥幸穿过了地雷阵的帖木尔骑兵连同他们的战马打成了马蜂窝,这一轮进攻,帖木尔骑兵几乎没有任何的收获,反而损失了一万多精锐的官兵。

谢正卿在山丘上看到了眼前的一幕,他只是冷笑了一下。当然,这离胜利还有很远,而且敌人已经知道了明军防线前面的地雷阵,那么后面的进攻就会更加小心。

“将军,敌人的步兵!”

谢正卿也看到了,在河滩上,两万多骑兵转变成了步兵,并且开始排列成步兵方阵,准备用步兵来扫雷!谢正卿也长叹了一声,如果有一个炮兵团的话,那这两万多敌人肯定完蛋了,步兵的进攻速度慢,是炮兵的最佳打击目标,不过,第一军没有炮兵支援,如果有炮兵的话,也不会让敌人轻易的到达阿木河的北岸了!

步枪子弹对付有重盾保护的步兵效果很差,至少要在五十步的距离之内才能射穿那些表面裹了一层铜皮或者铁皮的盾牌。而此时,在敌人步兵后面,还跟了很多的弓箭手,在步兵的掩护下,明军防线上的官兵根本就无法打击那些弓箭手,而当箭雨落下的时候,明军不得不隐蔽在战壕里面,以免遭到不必要的伤亡。河滩上,两万多帖木尔帝国的骑兵也在做着准备。显然,帖木尔帝国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他们没有明军那么好的装备,不过他们却在常年的扩张战争中积累了丰厚的战斗经验,并且各兵种之间的配合非常严密,比那些叛乱的日本军队要优秀得多!

“现在多少敌人已经过河了?”

“大概五万人!”

谢正卿咬了咬牙,说道:“骑兵准备,现在需要我们上场了!”

当骑兵师从侧翼发动冲击的时候,遭到了帖木尔帝国骑兵的顽强抵抗。显然,这次帖木尔帝国的统帅已经吸取了前锋部队的教训,在其组织进攻的同时,还留下了一支大概一万人的骑兵在其左翼,应付明军骑兵的攻击。

谢正卿之前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一直忍着没有让骑兵出动,可现在他没有了选择,步兵防线已经摇摇欲坠,就算是拼命,也要把敌人的这轮进攻打下去,拖得了一刻算一刻!当然,一万多明军骑兵的冲击力也绝对不差,如果单论骑兵的战斗力,明帝国的骑兵绝对在帖木尔骑兵之上!

冲入敌阵之后,谢正卿几乎没有想过要保护好自己,而是在拼命的挥动着手上的战刀,砍掉一个敌人就不亏本,砍掉两个就赚了。这几乎是所有第一军骑兵的想法,而能够让他们这么想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相信自己身上的铠甲足以挡住敌人手里的利剑!谢正卿的铠甲确实起到了这一效果,当他杀透了敌人的阵地时,至少被敌人砍中了十几刀,不过那套专为骑兵将领提供的铠甲保住了他的性命,只有几处小伤而已,并不足以让他放弃战斗。不过,其他的明军骑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骑兵将领的铠甲都是特制的,不过普通骑兵的铠甲却是大规模制造的,虽然这也要比帖木尔骑兵身上的那些皮夹,以及金属甲坚硬很多,不过却不足以抵挡敌人手里的利剑!

一轮冲击下来,骑兵师就已经伤亡过半,而且很多伤员都是勉强提着一口气杀了出来的,这些人都需要治疗。谢正卿也是大惊不已,显然帖木尔帝国的骑兵能够纵横数十年,也有其厉害之处,而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部队。不过,这一轮冲击也足够了,骑兵师不但干掉了数千敌人,而且还完全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在冲过其弓箭手的阵地时,连带着消灭了大量的弓箭手,让在前面进攻的步兵失去了支撑,立即就被明军防线上的步枪子弹给打了回去,而在河滩上的帖木尔骑兵也因为受到了明军骑兵的阻挡,没有能够及时的投入战斗,等到他们整顿好队列的时候,开始冲上去的步兵已经被赶了回来!

“把伤员送到后面的医院去,其他人,跟我返回出发地!”谢正卿擦掉了盔甲上的鲜血,“步兵重新组织防线,看样子,今天晚上是够热闹的!”

活下来的骑兵都笑了起来。这一晚也确实够热闹的。第一军的骑兵师先后发动了四次冲击,虽然每一次他们遇到的阻力都要比前一次大得多,不过他们一直没有停止行动,到天快亮的时候,一万多骑兵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人还呆在马上,而且几乎个个带伤。这一晚,帖木尔帝国的军队组织了六次进攻,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甚至突破了明军步兵的前两条防线,在最后一条防线前才被挡了下来,而且两个团的预备队也在下半夜投入了战斗。两万多步兵在天亮之前也已经伤亡过半,很多伤员在处理了伤口之后,都回到了防线上来!

这一夜的战斗,帖木尔帝国军队也损失了近四万人,大量的伤员被撤到了南岸去,不过他们仍然没有放弃进攻。在天色微亮的时候,帖木尔帝国的骑兵再次集结了起来,准备向明军阵地再次发动攻击,将这条已经摇摇欲坠的防线彻底的摧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