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八十六:体系(2 / 2)
第一年颁布的五州宪法,他是法家出身没错,他的老师有参与修订宪法没错,但尼玛刚出的就让他去考,去解读,让他去尝试修改......他要有这本事直接加入专家组不就好了。
也正是这一次考试让方离明白了,自己这点学识真的不算什么。这也不能怪他,寒门出身的士子,在教育体系改革之前他是有天花板的,这是社会结构体系决定的东西,哪怕他的老师是大周知名的法家学者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好在他没放弃,也没去国子监,而是转身就考进了高中,苦修一年。那一年对他来说回想起来都是噩梦的一年,更噩梦的是第二年他再度参与考试依然是名落孙山。
当然他还是没有放弃,这一次的考题他能看懂大部分了,只是看得懂不等于答得出来而已。
第三年,方离终于靠进了花城大学,也正是这一年,全新的教育体系经过了两年的沉淀,人才辈出,这才有了井喷式的爆发。
未来的路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录取的人数一定会越来越多,但相应的花城大学的入学考试也一定会越来越艰难。
这不仅是教育体系带来的变化,还有花城大学本身的问题。教授的确是会越来越多,但教授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第一年是教授抢学生,还有上百位教授无所事事,无聊到研究自己的课题。第二年也没什么例外,依然是多位教授抢学生。
直到现在第五年,已经是一位教授教导数十位学生了......花城大学的教授可不是每一位都在教学的,有些教授灵感来了分分钟就是申请研究课题,等待资格审批,拿到钱人家转身就做项目研究去了,带个鬼的学生。
事实上也不止是教授,很多学生也在申请研究课题,也有不少被教授另眼相看,被教授邀请加入课题组。
教授就是那么多,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教学,去管束,现在都已经有风声放出来了,高层正在研究决定教授可以限定教学名额......
这就意味着僧多粥少,到时候就不是你能不能通过入学考试的问题了,而是你有没有教授要的问题了。
到时候肯定会出现新的大学,据说教育厅就有这方面的规划,问题是,跟花城大学肯定是比不了的,所有人的第一志愿肯定是花城大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考入花城大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了,相应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钱峰正是为这个问题而来。
连续五年没考进的他,今年再度与花城大学檫肩而过,钱峰心里出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向花城大学提交了一份申请,申请成为花城大学的旁听生。
在他背后,是无数希冀的目光,等待着他带回来的消息。
当花城大学成立专家组进行评估政策是否可行的消息传出来时,无数学子抱头痛哭,喝得酩酊大醉。
没别的原因,五年了,太多太多人前仆后继了,但他们得到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不少人因此自我否定,心灰意冷,还闹出了好几起自杀事件。
要不是世子殿下一句逃避现实的都是废物,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第五年录取两千两百多人,很多吗?一点都不多。五州之地人口加起来超过六千万,报考人数就超过了一百万,0.002的录取率,这里面还有至少三十万的重复考生,超过一万连考三年以上的考生......
这些考生涵盖了多少领域?最年轻的十五岁,最年长的超过九十岁,这里面多大的压力大家都懂。
至今花城大学还没有一位学生毕业,但是谁都知道,这里面每一个毕业生,哪怕是最差的毕业生,都必然会受到热捧。
人家是傻的吗,要一群没经过经验的毕业生?事实上绝非如此,这里面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过实习的经历,帮助过各种各样的有关部门,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已经在改变五州之地了。
他们推动着五州之地的发展,制定法案、提出意见、改善人民生活、创造各种各样的新奇之物,没谁觉得他们只是一群温室花朵。
在这个只要能读书写字就能捞个官当的时代,在这个会写几个字,读过几本书都能当村官的时代,花城大学的学生们全部都是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无一例外。
当然考进花城大学也并非就功成名就了,四年学业,每年都有考核,过不了就是留级,留级三次就会给你颁发证书,无法继续修学的证书。
上面的评价很简单,我们认为该生无法完成学业,故批准其离校学习。就算如此,哪怕是无法毕业,相信也有一大帮人嗷嗷叫着抢着要。
进入花城大学获取的不仅是学识,人们也不仅仅是看重学生的学识。他们的眼界,也很重要,在很多人眼里,花城大学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从里面出来的学生眼界定然所有不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