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怎么对得起反派的身份?(1 / 2)

加入书签

朱允熥觉得普渡慈航这些妖魔不足为患,普渡慈航也认为朱允熥想要拯救大明朝也是痴心妄想,回天乏术。

想要拯救一个末世王朝,哪有那么容易,普度慈航身在朝堂,比黑山老妖看得更清楚。

不说大明朝本身的民心士气,贪官污吏,地主豪绅造成的土地兼并,赋税难收,还有外面的各个国家都不会希望大明重新复兴崛起,一个强盛的中央之国,会压得四周小国胆战心惊,瑟瑟发抖。

他们的史书上,记载的全是挨揍的记忆!

他的眼界格局早已跳出了大明这个旋涡泥潭,看向了更广阔的未来,朱允熥当上皇帝又能如何?

普度慈航智珠在握,道:

“即便他有夺天的本事,想要扭转局势,重振大明,最少也需要几十上百年,好几代人的努力,他活不了那么久!”

“短时间内,他连恢复汉唐的疆域都做不到,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哈密各卫所已经足够他喝一壶了,女真一统北方在即,他没有时间!”

“由北统南是大势,泰山压顶之下,大明朝扛不住!”

“朱允熥,红口白牙,徒说大话,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普渡慈航看着手下的几人,继续说道:

“总体上来说,我们扰乱大明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退一万步来讲,只要我们往草原一退,他就只能徒呼奈何!”

他哈哈笑道:

“大明朝抑制武将严重,如今所剩,皆是碌碌无为的守成之辈,谁能抵挡女真的铁骑,谁又能带兵出征,野外作战?!”

草原广袤,后勤压力太大,大明朝的国库允许吗?还要担心敌人袭扰,根本就只能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计划。

魏进忠点头,道:“国师所言极是,两千年来,也只出了一个霍去病,能在草原纵横驰骋,其余各路名将,谁不是在兵力、后勤占优的情况下,才能战胜草原骑兵?”

霍去病的功绩,是汉帝国的国力,汉武帝的信任,霍去病自己的能力结合而成的,大明朝能比吗?

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赋税都收不上来,能比国力吗?

唯一可以在皇帝这一层面相比的,汉武帝可以让霍去病给匈奴人封了侯,仅史书记载,就不知凡几,朱允熥能吗?

他连削爵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再继续册封,嫌大明朝还不够穷,要国家彻底破产清算么!

最后再说将领自身的能力,霍去病除去征战的本事,他的气魄和自信,组织和统御能力,这些领袖气质,大明朝有没有?

霍去病19岁两次河西之战,随他出战的高级军官有:校尉高不识(匈奴句王)、校尉仆多(匈奴人)、司马赵破奴(长期生活在匈奴的汉人),匈奴人占23。再加上匈奴华侨赵破奴,河西之战霍去病手下可以说是全匈奴阵容!

21岁漠北之战,属于他麾下的有:高不识(匈奴句王)、赵破奴(长期生活在匈奴的汉人)、赵安稽(匈奴某王)、复陆支(匈奴因淳王)、伊即轩(匈奴楼剸王)、李敢、路博德、渔阳太守解(出自汉书,史记中无此人)、卫山、徐自为,匈奴人占410。

若排除当时是边将的路博德(右北平太守)、卫山(北地都尉)和渔阳太守,只看霍去病的直属部下,匈奴人占47。还有三个与这批人同时受封的匈奴王和都尉,疑似为霍去病部收服:敞屠洛、董荼吾、雕延年。

这只是封侯级别的高级将领,中低级军官、士兵中可能有更多的匈奴人。

霍去病在战争中俘获匈奴人后,当场收编为己用。不仅一路抢吃的,还立刻就带着这些人反手杀了回去,把那些不愿投降而逃跑的人砍了!

能够带领一万个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大收人头,已经堪称神将!

简单概括一下:

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是不是更神!

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同时还要收服更多匈奴人,是不是更神!

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收服更多匈奴人并立即带他们打回去,是不是更神!

带领匈奴人在匈奴腹地千里奔袭收人头,收服更多匈奴人并立即带他们打回去,然后大家还要一起去匈奴圣地祭天!

什么妖魔鬼怪,巫师萨满,通通化为齑粉,简直时代主角!

提起霍去病,在场的人都不禁肃然起敬,这种人,就算是这些大妖魔,也只能选择膜拜!

但现在的大明朝有这样的人吗?那些将领连自己的部下都镇不住,还谈什么其他!

普度慈航做总结性的发言,从各方面分析,为属下打气道:“不要太过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眼界放长远一点,开阔一点。”

“撇开大明绝地天通,必遭天谴的报应不说,只以凡俗来讲,无论朝堂还是地方,心怀正义的有,忠心可嘉的有,唯独有能力的少。”

“不论是从国力,还是人才储备,内外局势来看。”

“大明不亡,天理难容!”

远在郭北县的朱允熥并不知道,普度慈航已经在战略高度,历史大势的层面上,把大明朝分析得明明白白,给他判了死刑。

而朱允熥自己呢,还在为搬倒国师一系这种事情上殚精竭力,格局一看就小了很多。

普渡慈航是妖怪,大家以前就有怀疑,如今只不过是证实了而已,但实际上用处不大,反正不管他是不是妖怪,残害忠良,祸乱天下,都是他们要铲除的对象,现在多一个理由而已。

国师身份高贵,没有直接的证据,就不能抓他审问,就算是皇帝也不行!哪怕是一个暴君,杀人都还需要理由呢!

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不会同意,这是朝廷大员的生死,皇权需要限制,不可能任其胡作非为,否则开了这样的先例,以后,同样“莫须有”的罪名会不会落到他们头上?

朱允熥把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告诉了众人,让他们都下去各做各事。

他说的好听,大家都是可以信任的自己人,但哪能刚加入就参与大事件的?不是说朱允熥真的不相信他们,而是这个程序都不对!

而在众人散去后,在小厅里,易朝臣和宁采臣正在和朱允熥开着另一场会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