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章 蜘蛛妖(1 / 2)

加入书签

“这口水井,你们都查验过了吗?”袁天淳问道。

顺着袁天淳的目光看去,师爷踢了一脚旁边的捕头。

捕头醒悟,脸上浮现讨好之色,对袁天淳说道,“这倒是未曾,要不小人这就去派人查验?”

捕头不清楚袁天淳是何方神圣。

瞅他的容貌,很是面生。

捕头是高淳县的土著,对高淳县的达官显贵,都算得上是知根知底。

毕竟,官员都是流官。

在当地干个三年五载,就会被调走。

或许是高升,也或许是平调。

因为历朝历代都有规矩,官员不可在家乡任职。

以防官员任人唯亲,结成朋党,形成割据的局面。

这也是明朝在总结汉唐时期,军阀割据的错误,总结形成的一条规矩。

故而,一般来说,除了每年固定的节假日,可以回到家乡祭扫、看望乡亲父母外。

再度回到家乡,就只有等自己告老还乡,或是辞职的时候了。

从家乡出来时,还是一头乌发的意气风发的少年。

等衣锦还乡时,已经是鬓角发白的耄耋老人了。

许多官员,从家乡离开后,基本上都没有再度回到家乡,直至告老归乡。

或是再也没有回到家乡的机会。

要么病亡在任职上,要么是犯了错误,被杀了头,只有一口薄棺归乡,埋葬故里。

……

但看着师爷对这位袁仙师的态度,又从仙师这个词汇,捕头不难看出,此人非但是县太爷的座上宾,而且似乎还是道门中人?

莫非,安息堂闹鬼一事,是真的?

满心疑惑的捕头,最擅长察言观色。

这也是像他这种小吏,必须具备的本事。

官吏、官吏。

这个词,其实是分开来算了。

一个是朝廷任命的官。

一个是世世代代,子承父业的吏。

吏,都是本地人,不仅互相知根知底,而且许多都是亲戚关系。

而官,是外地人,是朝廷任命的流官。

官员,看似是一地的父母官,手握生杀大权,威风八面。

但许多事情,官员也得仰赖吏。

特别是穷乡恶水的荒僻之地,更是如此。

一旦底下的吏员与你离心离德,合起伙来反对你,那么你的工作如何开展?

完全将你架空,哪怕你是朝廷任命的官员,也无济于事。

这就导致,许多偏僻的县城,吏员的领袖拥有和县太爷并驾齐驱的权力。

当然,到了省府一级,吏员就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了。

“不必了,你先叫人都出去吧。”袁天淳吩咐道。

捕头看了师爷一眼,得到后者眼神示意后,这才满脸谄媚的应诺。

捕头带着衙役们离去。

袁天淳又对师爷吩咐道,“你也走吧,吩咐三班衙役,封锁这里,不许任何人靠近。”

“仙师可是发现了什么?”

“那个刘三,应该就藏在这口水井里。”袁天淳说道。

“什么?”师爷一听,顿时吓了一跳。

他眼含畏惧的看着那口水井,忍不住地后退了几步。

袁天淳没有去理会这位师爷,他抽出神荼,小心翼翼的凑到那口水井旁。

随即,他丢出一张纸人,下潜到井内。

倏地,一张被烧的焦黑的脸庞,正睁开冷冰冰的眸子,看着井面。

当看到纸人时,刘三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扑通一声,一只大手抓住那个纸人,直接捏成了粉碎。

“果然在下面!”袁天淳笑了笑。

他丢出几张符篆,砰砰几声,水井里的水,顿时被点燃。

燃烧起熊熊大火。

被高温烘烤的刘三,忍不住这种炽热,扑通一声,他从水井内窜涌而上。

但此刻,正是阳光最毒辣的时候。

金色阳光洒落在刘三身上,顿时冒出大量的白烟。

“啊……”一声痛嚎,从刘三烧烂的嘴巴里传出。

刘三急匆匆的躲到一个阴凉的地方,想要抵挡阳光的灼烧。

袁天淳看到刘三这幅惨样,也是一愣。

这太阳的威力,这么大吗?

还是说,这个刘三,压根就是废物?

袁天淳提着神荼,冲了过去。

噗嗤一声。

直接将刘三的头颅砍了下来。

轻松且惬意。

“嗯,还真是个废物。”原以为会费一番苦功夫,没想到,没等自己发力了,人就嗝屁了。

袁天淳轻舒口气,对躲在一旁,吓得有些麻木的师爷喊道,“过来洗地!”

师爷如梦初醒,战战兢兢地躲在袁天淳身后,问道,“这恶鬼死了?”

“死了,找人把他火化掉吧。”袁天淳说道。

“仙师威猛!”师爷心服口服的吹捧道。

几个衙役凑了过来。

看着倒在地上,尸首分离的焦尸,起初也是吓了一跳。

但了解到,袁天淳只是一刀,就结果了这个恶鬼,心中的恐惧顿时没了一大半。

有这么厉害的仙师亲自出手,这个恶鬼就算有十条命,也肯定必死无疑了。

袁天淳坐看刘三的尸体被火化成骨灰,这才放心的离去。

袁仙师一刀斩恶鬼的事迹,很快从那些衙役口中,传遍了大街小巷。

安息堂因为其特殊的意义,昨夜那场大火,导致坊间将此消息传了个遍。

各种鬼神之说皆有。

版本短短一天内,就衍生出了好几个。

古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到了夜晚,除了关起门来生孩子,就没有其他可以娱乐的了。

但一天这么长,吃过晚饭,街坊邻居,除了聚在一起闲扯,还能干啥?

坐在门墩发呆?

这一传十,十传百,但不大的县城里,任何风吹草动,基本上都难逃坊间百姓的耳目。

就连皇宫里的事情,消息灵通的百姓,都能知道。

许多野史里的故事,不可全信,但也不能不信。

任何事情,都并非空穴来风,肯定是有一定的依据。

坊间盛传着袁天淳的光辉事迹。

而在一间青楼雅间,袁天淳正一边欣赏着舞女的舞姿,一边和唐知县等人推杯换盏。

今日到场的,都是高淳县有头有脸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