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三十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1 / 2)

加入书签

我写了关于“三十岁”一系列的散文,第一篇是《三十岁,我们应该勇敢的活着》,第二篇是《三十岁,你配拥有爱情吗?》,这些散文是我对于即将而立之年的自己一些思考,这些思考,是结合我过往二十九年的职场、情感等种种生活经历的总结,我觉得人应该学会在每个阶段有自己的思考,这些思考会让你站在人生中每个重要的岔路口,都可以更好的选择接下来要走的路。

三十岁,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年纪,所以我最近想的挺多,打翻十几年前的回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学会了与过往的自己对话,剥开胸膛窥探自己的灵魂世界,想起那些过往的梦想与生活,便敲下了这第三篇文章,三十岁,我们应该学会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做减法。

我们从小到大,会有很多的梦想,而这些梦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动做减法。

我曾经有很多梦想,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上小学的时候,我喜欢学习,班里30个孩子,我稳坐前两名。喜欢唱歌,每天都哼上几首歌。喜欢表演节目,是每年六一儿童节台上的扛把子。喜欢画画,买了很多的水彩笔,我记得有一次年级期末考试,我提前做完试卷后,就在试卷的背面画起了画,有小熊猫,竹子,还有各种花花草草,后来老师告诉我妈此事,我妈气的想暴揍我一顿。我喜欢动手做各种小制作,用电机电池做成可以自己行走的小赛车,会发光的小风车等等。还喜欢看书,写作文,看了很多的儿童读物,写的作文也一直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

我那时候的梦想是,我要当个学者或者是作家,当个画家,当个歌手,还要当个可以在舞台表演的大明星,当个科学家。

后来读初中,读高中,这些曾经的梦想一个个消失不见,当科学家?我数理化并不是太好,也不太喜欢。当画家?我觉得我缺少绘画天赋,并且没有条件去学画画,对绘画的热情日益消减。当学者?我觉得我不是那块料。初高中的时候,孩童时代的很多梦想与兴趣爱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步消亡。

但有些梦想的种子,一旦在心底里深埋,只要恰逢其时,最终会发芽并逐渐长大。

上初中的时候,我暗恋班里的一位女生,只有通过那些悲伤的流行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剃头挑子一头热,那时候磁带已经穷途末路,用MP3听歌已经盛行,我每天戴着耳机,听着那些如今看来烂大街的流行歌曲,成为了那时候我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追求。那时候我们会通过百度MP3下载歌曲到自己的MP3里,而我总是跟着那些流行音乐的旋律重新填词,给自己的暗恋女孩写诗写歌,我那时候就在想,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写一首歌,可以在网上下载,让喜欢的人可以听到。

上高中的时候,我半夜跟同学翻墙去网吧包宿,看了一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作者是中国台湾的九把刀,后来在网上搜了一下,这是一部同名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我那时候的梦想是,我也要写一部小说,最好可以也拍成电影。

后来读大学,年幼无知,报了一个跟自己志趣爱好并无相关的专业,但那时候喜欢和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写作,大学写了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那些年,我追过的女孩》,前前后后写了近两年的时间,最终以40万字截稿。大学时代学业并不是很紧,学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有些壮志未酬和怀才不遇,悲愤之中写了很多的诗,还有歌,还跟过几个拍电视剧的剧组,当过群演,并是学校文艺部的部长,编排过几场晚会的小品。大学时候的梦想是,我要做个歌手,做个能作词作曲的原创音乐人,做个可以写小说的作家,做个与传媒相关的从业者。

大学毕业后,怀揣着这个梦想,我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北京,拜师学艺,想涉猎专业的音乐创作,找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一个传媒公司,给公司写剧本,做编剧。

从2015年大学毕业至今,六年的时间里,我实现了最初来北京时候的大多数梦想与心愿,写了七首原创音乐作品,在四大音乐平台上架,如今,你在酷狗、QQ、网易云等APP上搜索“刘海峰”,终于可以搜到我写的唱的歌了。我完成了十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成为了国内最为顶级的网络小说平台阅文集团的签约作家。我也曾从事过传媒相关的工作,在两家传媒公司担任过新媒体编辑,作为编导及主演也拍过短剧,也在如今短视频泛滥的年代,尝试过几次短视频的创作。

而如今想来,这六年的梦想绝大多数都与小时候的梦想有关,而随着这六年真真切切的追梦,我可以实现那些曾经心心念念的梦想,而后也可以在整个梦想追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改变的短板和不足,一个单凭只是一腔热血的业余爱好者,不足以支撑你实现伟大的梦想抱负,你所欠缺的,是专业技能,是系统的训练与学习,是日积月累的经验与能力,是你所需要的社会各类资源,而我,什么也没有。

所以我最终没有成为一个专业的传媒工作者,更没有成为一个职业歌手,也没有成为一名职业作家,我有一份与自己兴趣爱好并无太大关联的工作,这份工作让我在这六年里的收入和生活越来越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