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七章 归正人(2 / 2)

加入书签

或许听起来归正人的身份有些低微,但和百姓们也没啥区别。就比如说被招安的邵兴等人,正儿八经算起来,他们也属于这一块。

别的不说,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辛弃疾不就是归正人的代表吗?

不过大宋朝廷对这样的归正人却不能很好的处置,比如说,当主战派在朝堂上得势的时候,宋廷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收纳、诱使北人南迁,并给予最大的物资支持。

对于这样的归正人,朝廷尽可能采取一系列的优待与安抚措施。如果是原有官职的,可官复原职或适当予以升迁;如果愿意从军,可以不刺面,补为待遇较高的效用兵;如果是学子,允许在暂居地上学并参加发解试,还给予较优的解额;如果愿意去耕地的,可以给其闲田、牛具、种子和钱粮;如果是自行开垦荒地的,还能免去二税与杂赋等等。

而当主和派得势的时候,归正人就会陷入很尴尬的局面,甚至有时面临被遣返的下场,这些被迫北返的归正人,饱受报复与歧视,生活常陷于绝境,以至于对大宋生产了严重的怨恨。以至于后世南宋的灭亡,也和归正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话说远了,还是说说崔松谕。此人今年五十多岁,打着归正人的名义,已经在大宋行走了十数载。

这十几年的时间,崔松谕赚的盆满钵满。本来他最初生活的是在大辽国境内,而他的主子则是大辽有名的将领余睹姑。

说起余睹姑就不得不说钦宗赵桓和耿南仲,他们年初在萧仲恭那里极力拉拢的辽国贵族,不就是余睹姑吗?

然而此刻余睹姑却没有丝毫背叛金人的心思,所以钦宗赵桓才会因为此事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而在余睹姑投了大金之后,崔松谕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大金的一员。或许有人会问,这崔松谕不是汉人吗?他既然是汉人为何还甘当汉奸呢?

其实不然,自从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抱了契丹大腿开始,北地就不再属于中原。别看大宋建国就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目标,可惜求之不得,战又必败。而那里的汉族人,由于长期被辽金统治,已经从思想上得到了接纳。

想想也是,数百年间,北地汉人对于自己汉族的身份又有多少认同呢?

话说远了,这崔松谕之所以在背后搞一些小动作,看似在给玻璃造势,其实并不然,他想做的,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银钱罢了。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余睹姑本名耶律余睹,正儿八经的契丹贵族,他能那么死心的投靠金国吗?

为什么赵桓和耿南仲深夜密谋想起他?还不是此人的野心吗?

再说了,这么一个乱世,忠诚对于那些真正的军阀来讲,或许根本就不值钱!

而此刻,刘文昊也是嗅到了这股不太正常的趋势。所以自打玻璃厂大卖之后,他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

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想做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玻璃来赚取大量的银子,然后通通换成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然而那小子却没闲着,在他和李彦仙等人的催促之下,工匠们则是又研究出来很多防城利器……

br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