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愚公的故事(2 / 2)

加入书签

当李文定和黄元龙踏着月色来到刘术清家时,看见他正在吱吱作响的煤油灯下翻看着什么,一付很专注的样子。

“在看什么呀?刘叔。”黄元龙问道。

“二叔!”李文定也和他打了声招呼。

“嗯,你俩来了。”刘术清放下了手中的书。

“柱子哥呢?咋不见他?”黄元龙问。

“睡了。”这小子真小心眼,白天才说了他句,老早就赌气上床睡觉去了,一下午都没和他说话,‘真是个小气鬼′,刘术清心道。

“看的是什么呀?”黄元龙伸手去翻。

“去去去,你小子又不识字,给你看你也看不懂。你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你。”刘术清在他手背上拍了下。

“那您给讲讲呗,书上写的是些什么?有没有我们后山观音山上观音菩萨的故事,还有晒经关唐僧师徒晒经的故事?”

黄元龙一下子来了兴致,一付勤学好问的表情。

“切!你小子不懂乱说什么?你说的那些都是些传说,‘传说′懂吗?那就是虚无的不可信的东西,而我刚才看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正所谓‘书上有,世上有’,现在就给你俩讲讲,我刚才看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传说……”

李文定额头一汗:叔啊,你这还不是‘传说’?

“渔公?打渔的老头?他不去河边打渔,神搓搓的跑去移什么山呢?”黄元龙疑惑问道。

刘术清鄙夷地看他一眼:“没文化,真可怕!是‘愚’公,愚蠢的愚,不是打渔的渔。还有,你小子喜欢打断别人说话的臭毛病啥时候给老子好好改改!”

黄元龙讪讪地笑了笑,说:“难怪他要叫这个姓,这可真够愚蠢的,年纪一大把还跑去移什么山?他移得动吗?不过刘叔,那山有我们背后的观音山和龙塘山大吗?”

刘术清有点抓狂。

“好了,说正事。”他也没有了和二人讲故事的兴致,本想炫耀一下,老头子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文采的。

“李家院子总共有三十六户,总人数一百五十人,能出力的人数有七十人。”李文定答道。

“黄家院子里呢?”刘术清看着黄元龙问道。

“黄家院子总共有二十七户,总人数一百二十九人,能干活的有六十六人。”见说起正事,黄元龙收起了嬉笑。

“也就是说,两个院子干得动活的只有一百三十六人,加上四家外姓的人数,能出力的有一百五十人就顶天了。”

“嗯,你二人这回表现不错,暂记一功。”

“那有什么奖励没有?”黄元龙馋着脸问。

“有哇,哪天我亲自做媒给你找个媳妇你要不要?”刘术清故意板着脸。

李文定在一旁“扑哧”一声笑了,黄元龙窟迫地搓搓手正要说话却被刘术清打断:

“好了,说说看,大伙有什么意见没有?”

“没有,大家都很高兴,本身就是利人利己的事,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都表示要尽全力支持。”二人都说道。

刘术清满意地点了点头说:“没意见便好,这对大家来说这本来就是件大好事,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就是还有两户,因为他们家儿女都出去挣钱去了,就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都不能干活,他们怕人说闲话,心里多少有些担忧。”黄元龙说道。

“他们担心什么?肩不能挑背不不能背又怎么啦?帮忙烧火,做饭洗碗这些杂事总干得了!到时候开工得有上万人吃饭,总得有人打杂,总不可能让青壮年干这些活。我看到时这样安排:还能伸胳膊动腿的老年人都去帮忙生火造饭,娃娃些帮忙拾柴,我们要全民皆兵,当然倒床起不来的那些就算了。”

“行,听您的,就先这样安排,们先回去了。”李文定说道。

“路上慢点!”

“刘叔再见!”两人转身走出门去。

刘术清看着他俩走远了,便走出去把院子的门关上。抬头看着天上的那轮皎洁的明月,想起罗县长说的“背土填沙”这件事,他心头突然涌出一股子豪情。是啊?这可是祖祖辈辈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若是这件事真干成了,想想都令人激动万分。还有,这段时间晚上都在看书,他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那么一丁点提高。此情此景,难道不应该勉为其难赋诗一首吗?他想,写什么呢?对了,有了,就写:古有愚公老叟,立志可搬山;今有大树人民,齐心填沙海。”

刘术清在心里满意地念了几遍,自己觉得还不错。可又觉得诗不像诗,仔细品味倒是有点像一幅对联。“如果是对联,还差个横批。整啥好呢?”他心里思索着,便回屋去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