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军队到来(1 / 2)

加入书签

晨曦带着清新,徐徐拉开了夜幕。阵阵晨风微微吹来,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顺着叶子滑下来,欢快地跳跃着。鸟儿在枝头快乐地唱着歌,山间的野花和青草惬意地抖掉身上的露珠,站得笔直的身体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宁静的小山村此时像极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画里浸出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然而,一阵整齐而划一的脚步声却突然打破了这片静谧。村子里的狗纷纷吠了起来,人们纷纷走出门去,探头看向脚步声传来的方向。

刘术清刚起床,正准备洗漱,脚步声就像一阵有节奏的鼓点敲在他的心头。他有些不明就里,连忙走出门去。

抬眼望去,入眼是一片移动着的绿色。近了,人们才看清,原来是一大群穿着草绿色军装的军人,看模样得有二百多人,每个人的背上都背着一个很大的背包。

“怎么会有当兵的?”刘术清心里感觉有些疑惑,赶忙迎向前去。

为首那名解放军战士看上去约摸二十五六,个子挺高,浓眉下一双大眼炯炯有神。看见有人,他将右手一竖,队伍便停了下来。

走到刘术清身前,向他敬了个礼问道:

“老乡你好,请问这里是大树乡海螺村吗?”

“是啊,这里就是。”

“那你认识村长刘术清吗?”

“我就是,请问你们是……?”

“现西南军区338旅258团2营1连连长宋得波奉上级命令,率部来此报到。同志们,向村长同志敬礼!”

“敬礼!”

整齐的敬礼声“啪”地一声响起,刘术清连忙向后退了一步。

“刘村长,情况是这样的:县里原计划要从桂贤乡后面的晒经、料林、万里和河南等几个乡镇抽调人手过来支援你们,罗县长当初还答应拔五千人给你们,可后来又考虑到那么多人过来后,吃饭和住宿等问题会给乡亲们带大极大的负担。因此县里决定,这五千人分拔给你们五个乡,各一千人。至于我们,因为县里还考虑到这里的地理位置特殊,河风经常是顺着河流方向往下游吹,会给下游带过去大量的河沙。因此,县里决定让我们连队过来支援你们,配合乡亲们先从源头上治理这片沙地。”

“那你们这次总共来了多少人?还有那一千人什么时候能到?工程什么时候可以开工?”刘术清连珠炮似地接了问了几个问题。

看他那一脸急迫的神情,宋德波笑了笑回答道:

“我们连加上炊事班编制是119人,但不巧指导员关弟妙同志生病来不了,团长担心人手不足,又特意从其它连队抽了三个排交我统一指挥,所以我们此次来的人数是208人。”

“关地庙?”刘术清心道,又是一个很奇怪的名字。

“至于你后面的两个问题,我现在可以一并回答你。”宋德波接着说道:

“县上决定正式开工时间定在明天中午十二点,那一千人明天直接到中坝村,然后再运土过来。”

“那太好了!太感谢你们了解放军同志!”刘术清激动得胡须都在发抖。

“走走走!进村子去。”说完便欲转身。

“等等!村子我们便不进了,我们自己带有帐篷,就在这村子边上搭上帐篷就行。”宋德波说道。

“那咋个得行!亲人来了岂有不入门之理?这也不是我们的待客之道。”

“真的不用了,我们来时上级特意交待过,不能够给乡亲们带来负担。”宋德波坚持道:

“而且我们是部队,部队是有纪律的。”

“那同志们吃的由我们村里负责,我让人做好了给你们送过来。”刘术清见说不过他,便退而其次说道。

“吃的也先不用麻烦你们,我们带有一个星期的口粮。”

“这都是些啥子事哟!你们大老远来帮我们,家门不入,饭也不吃,说出去咱丢不起这个人。饭是一定得吃的。”刘术清也有自己的原则。

见这老头执拗,宋德波只好说道:

“刘村长,你看这样行不行:让我们先把自己带的口粮吃完了再说好不好?倒是眼下确有件事需要乡亲们帮忙。”他适时转移了话题。

刘术清注意力果然被转移,没有在“吃饭”这个问题上过度纠结,他问道:

“同志们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我希望乡亲们能给我们送些柴火,你看,我们初来乍到,不了解当地的风俗,可不敢上山去乱砍乱伐。”

“小事一桩,原本我们还是打算今天去收集柴火,到时候我让人多送些过来。”

“那就多谢乡亲们了!”

“谢啥子哟!俗话说: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我马上回去安排这事,同志们大老远过来肚子肯定也饿了。”

“那行!我们咋晚连夜急行军赶过来的,部队也有点疲惫,吃过饭让战士们休息下。”

“哎呀,你们这,这……”

刘术清也不知道说些什么,转身跑回村里,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我马上过给同志们准备柴火。”

“一排长,二排长,三排长。”宋德波大声叫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