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一章:又有何惧(1 / 2)

加入书签

徐重光从秦州入津门,是双十二之后半月出发的,津门演武七日,后又修整数日,等到从津门出发已是一月了。

到了佛山,佛山仍旧还是冬天,不过虽说无论南北,都已是入了冬,但他却感觉,相比于北方来说,南方还是要更暖喝一些。

徐重光进了佛山城,不过却不打算直接去面见宫宝森,他先是换了一件过去读书人穿的教书长袍。

加上他早已达到藏精敛气的丹罡境界,走在城里,比教书先生还像教书先生。

“既然已经到了佛山,也该打听打听宫宝森这次北拳南传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宫宝森是去年就来到了佛山的,算算日子,在佛山呆了近半年了,期间与佛山精武会及五拳十三家的领头们一直在谈判。

但却始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徐重光感到深深的失望。

因为这说明宫宝森与他不是一路人,并不认同他的理念。

所以在徐重光在津门演武的消息传到佛山之后,宫宝森也没有借徐重光的势,完成对南方武术界的统一。

虽然二人都同样出于北拳南传,南北武术界融合这个大出发点,但融合后的理念却不一样。

不过宫宝森除了辈分太高之外,论实力,宫宝森虽然也是拳术抱丹的大宗师,可徐重光是在三三年就达到这个境界,唯一可让他感受到强大威胁的,只有枪炮。

南拳北拳,本来各自于南北发展,互不相扰,北拳的大本营乃是津门,南拳的大本营则是佛山。

然而从一九二七年开始,中央国术馆成立,武术也得以登堂入室,改称国术,各地国术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头,背后都有当地军阀的支持。

中央国术馆成立后,中华武士会一批骨干自津门南下,参与中央国术馆的筹建,中华武士会,亦在此后,将总部从津门转移到了上海。

中央国术馆的成立,标志着北方拳开始南下,南方武术界开始受到冲击。

随着四川、湖南、福建等各地国术馆的建立,南拳的生存空间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巨大冲击,最后只得蜷缩在两广一带。

他们宁肯蜷缩两广,负隅顽抗,也绝不愿意加入中华武士会,加入国术馆。

所以一九二八年,中央国术馆组织了第一届武术国考后,在李济深的支持下,北方武术界发起了对蜷缩于两广,负隅顽抗的南方武术界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第一届国考后,以国考中五位成绩排名不一的考生,傅振嵩、顾汝章、王少周、耿德海、万籁声打头,大批北方拳师就此南下,于广州东较场开办了两广国术馆,竖起了北拳南传的旗号,接受一切南方拳手的挑战。

但可惜,南拳被完全横扫。

其实五虎中,并非人人都是北方拳师,如万籁声及其师杜心五,本来都是南方武术界的人,只是二人与南方武术界那些固步自封,不愿武术界统一的人,根本不是一路人。

虽说两广国术馆只存在了短短两月,便被迫解散,但又不少北方拳师没有返回北方,而是继续留了下来,其中又以佛山为最,故而一时间民间武馆蓬勃发展。

可惜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民间的武馆蓬勃发展,前来习武的人越来越多,北拳能打,所以抢了南拳的生意。

加上南拳北拳多年的积怨,所以南北武馆之间,时常动手,为利益,也为名声。

所以徐重光首先来到的便是武馆街,这里全是林立的武馆,他想看看在如今的紧张气氛下,各地武馆之间的气氛。

他一眼望去,长街两侧,武馆林立,约莫有五十多家,武馆与武馆多是门对门,大门敞开,武馆的师父就领着自家徒弟正在演武吆喝。

但与其说是演武,不如说是吆喝,你吆喝得大,我就得把声音盖过你,所以最后武没怎么演,变成了纯粹的吆喝。

南拳,本来以五拳十三家风头最盛。

五拳分指洪、刘、蔡、李、莫,硬桥硬马,贴身短打。

南拳与北拳的冲突,所以就有了金楼之战。

这金楼之战,打得招牌,就是南拳北传,实际上还是南北武术的较量。

所以接下来,徐重光便朝着佛山最有名的销金之地,江湖内的英雄池,金楼走去。

在广州,最有名的玩场是陈塘的留殇。而在佛山,最有名的鹰沙嘴的共和楼,里面满堂贴金,所以大家都唤它金楼。

共和楼之名,乃是因为宫宝森第一次来金楼,不是来风流快活的,而是送一个炸弹,炸弹是蔡元培先生配置的,三天之后,就炸死了广州将军凤山,民国就此开始。

所以这个楼叫共和楼。

它是全广东第一家有电梯的堂子,号称太子进太监出,可以让你千金散尽。

它是一个风尘之地,但里面都是英雄。溥仪的退位诏书,也是几个执笔的人躲在堂子里写的——不能让人知道,大隐隐于市。

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其中,不少是藏身不露的高手,一般人看金楼是个销魂处,反过来看,它是片英雄地。

可叫徐重光来说,那叫放屁。

风尘之地就是风尘之地,说什么藏龙卧虎?

不过是一群失了心气的人,沦落青楼,聊以自慰。

表面上说得是非常高尚,嫖的是情,赌的是义。

所谓身负绝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只有你情我愿,才能春风一度,绝不是单纯卖皮肉的。

说来可笑,卖艺不卖身,不过是过去千年来,玩烂了的抬高自己身价的手段罢了。

打出的名号是卖艺不卖身,只有自己看上的人才能春风一度,但是怎么才能让她看上你了?

过去的清倌人,秦淮八艳,不也是如此吗?

换个名头,那难道就不是卖的了?

金楼号称太子进,太监出,进去的时候你富甲一方,出来的时候就剩个光溜溜的身子,可不就证明还是用钱说话。

别以为换个江湖儿女的名头,出来是做什么的本质就变了,

不要听什么负心多是读书人,由来侠女出风尘,就当真信了他们的话。

其实就是幸存者偏差,就像明末,你光看历史书会发现,怎么读书人尽是软骨头了?

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殉国的士子远比那些投降的多,只不过他们死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而投降的,都继续做官或是得以幸免,当然就有历史文献记载了。

至于所谓的卧虎藏龙。

不错,武术功夫一高,就会深藏不露,不与常人往来,所以过去各种记载中的仙,如张三丰,王重阳等仙人,其实就是拳术练到丹罡之境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