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二章:仙学巨子(1 / 2)

加入书签

“丹道一成,就是仙,对自己的身体知道得十分细微,但是却对自己的生命力有多么强大没有最精确的把握。”

“所以如果他们停住自己的六脉,断绝呼吸之后,也并不清楚自己能保持多久才醒来。”

“神”说话依旧是不动声色,以一种漫漫, 悠然的语气叙说着。

“也就是说如果让他们装神弄鬼,进棺材的话,他们很可能就真的坐化了,不会学王重阳,张三丰这些人醒来偷偷溜走。”

“之前我跟你说,他之所以能成就,除了自己的修行外, 也与裴庆之有关,正是这样。”

“裴庆之是何等人物?想要靠假死瞒过他的耳目,绝不可能!所以只能停住六脉,断绝呼吸,这样一来,就等同是真正的死亡了。”

“而他并不是见神,没法像王重阳张三丰这些人一般重新醒来,停住六脉,断绝呼吸意味着真正的死亡。”

“但正因如此,如果能够醒来,那便代表着,他对自身的洞察能力,控制能力,已经更近一层, 达到了古代如吕洞宾,王重阳,张三丰那些丹道大成的修练者的程度。”

“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他才能够在炼出《灵空上人点穴秘诀》记载的所有药方子后,将饮食与体能上的缺陷早已补足,正式踏入见神不坏的至境,活到现在。”

“但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连裴庆之都是这么想的,并且在与其一战后,为了闭关潜修,跑到武当山去,一心钻研丹道。”

“上层拳术,就是丹道,古往今来的拳术大师,能凝住气血,抱丹坐跨之后,无不往丹道的路上摸索性命,不浪费一点时间,一点精力。”

说到这里,“神”一顿,看着前方拔地而起,气势磅礴的山川,被飞云荡雾所缠绕,势若飞龙, 实属一片绝佳的洞天福地。

语气变化。

“武当山,到了。”

一九五六。

“形意真诠, 李存义传·裴庆之整理。”

“拳勇角抵之术,上古有之。古之谋国者,莫不重视拳勇之强族御敌卫国之用......”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

“形意拳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化劲练神还虚之境。明暗二劲,是体用兼备。先将周身四肢松净,神气内敛,提肛实腹,气沉丹田;拳式中之刚柔曲直,纵横擗阖,起落进退之法,练则为体,较则为用。”

“......”

病榻之前,傅剑秋强撑着病体,听着徐重光将形意真诠的最后一个字从空中吐出,他面露微笑,怀着无尽的欣慰抬眸看了徐重光一眼,而后缓缓合上双眼。

一九五六年农历七月十三,傅剑秋辞世。

徐重光怅然若失。

......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一九五六年十月,徐重光三上武当山,他已辞去一切职务,决心正式出家,闭关潜修,仍然沿用当年徐本善所赐道号‘教礼’。

时过境迁,如今的武当山已再无道总,当年他二上武当山,与群道因误会动手时,武当山人才济济,剑术高手数不胜数。

但现在却又是何等的荒凉?

又有多少武当道士、俗家弟子死在了战场之中。

下山便再无归山日?

望着眼前空荡且萧瑟的群山峻岭,徐重光不禁感到一股悲哀、悲凉的情绪从心头涌现出来。

他想起那一年,师祖徐本善对他说的话。

“我已经老了,武术的传承、前路,就交给你们。”

“有没有前路,能不能保住传承,不在我,而在你们。”

“如果在你们手中,武术注定要消亡,逝去,那便消亡,逝去吧。”

“但我,愿做它的殉葬者”。

而当时他的回答是——

“若有一日,武当传承断绝,弟子一定会将师祖传授的功夫,重新传回武当!保得武当传承不失。”

现如今的武当,正是需要自己将功夫重新传回武当的时候了。

徐重光这么想着,并下定了决心。

一九五七年,徐重光在武当山正式收徒,以‘合教永圆明’,赐弟子道号“永灵”,正是龙门派第十八代弟子。

此后,徐重光便在武当山,传授武当武术,同时继续钻研内外拳术、五宗丹道、中医药理。

当年曾说要收集百家吐纳法,如今他便览千百部呼吸功法,通读各派拳谱。

如此日复一日,徐重光只觉自己已经快要触及内功本质之时,忽然听闻道童来禀,言龙门祖庭白云观,有一人前来拜访徐重光。

来人正是当今道教协会副会长,龙门派第十九代弟子,圆顿子——陈撄宁。

这是一个徐重光无比熟悉的名字。

陈撄宁,怀庆人,幼承家学,熟读儒典,精通诸子百家,学贯三教。

十岁读《神仙传》,即萌生学仙之念,后来考中秀才,但却患了痨病,为了恢复健康,开始尝试修炼丹道功夫,果然逐渐恢复健康,于是便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学堂。

但两年后,便因为痨疾复发而不得不辍学,为了驱逐痨病,陈撄宁正式离家,四处求师,侥幸遇到几位货真价实的高人。

譬如剑仙门梁海滨。

尤其是光绪三十三年,陈撄宁在安徽省怀远县亲自遇着高人,允许陈撄宁实地试验,证明仙家之说非虚,这才坚定了陈撄宁求道之心。

于是他正式投入丹道之中,以数年时间,通读《道藏》,阅千百部秘籍。

这是极其了不得的成就。

在民国之前,受限于印刷手段,想要通读道藏是极难的。

而民国之后,也只有两人能够通读了卷帙浩如烟海的藏经。

一位是在峨眉山金鼎通读佛教《大藏经》的南怀瑾,一位是在上海通读《道藏》的陈撄宁。

当然,徐重光也可以说是通读了百家拳谱,同时为了比较,还钻研了大量丹经道藏。

同样的,陈撄宁也正是为了能有所比较,便特地跑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阅读佛经。

但光有道教、佛教尚不够。

近代西方科学兴起,陈撄宁于还自学化学,物理,西医,将仙学和西方科学结合。

在一九二二年和一九三二年这十年里,陈撄宁与同道数人在家中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