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无标题章节(1 / 2)

加入书签

搜词条

西方教西方教,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教派,指佛教。西方教二教主乃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

中文名西方教

最早出自《封神演义》

解释影射佛教

名称来源西方极乐世界佛教

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

相关视频

快速

导航

名称由来韩愈《送灵师》: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4]在《封神演义》的虚构世界中,普贤、文殊、观音、韦驮天、惧留孙、祗陀太子等皆为中土人氏,为后来皈依的。[1]是将佛教道教化,借以抬高道教的地位。[5]《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子牙魂游昆仑山······大抵武王为应天顺人之主,仙圣自不绝而来,来的是: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青丘国九尾狐。······其中有文殊广法天尊原型文殊菩萨,慈航道人原型观世音菩萨,惧留孙原型拘留孙佛,普贤真人原型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是所谓西方净土。那么,西方教大概是佛教中净土宗信仰之反映,脱胎于佛教信仰。在书中“七宝林”、“八德池”和“九品莲台”等均是净土宗的用语。[2]七宝林和八德池都是净土中所具之物,九品莲台谓九品往生之行者所乘坐之莲台,可见于《大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以及《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2]应该说在作者特定创作背景下封神演义的神仙世界中西方教暗指佛教。接引道人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老子、元始共破通诛仙阵。书中描写《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3]接引道人如准提道人之言,同往东土而来。只见足踏祥云,霎时而至芦篷。广成子来禀老子与元始曰:“西方二位尊师至矣。”老子与元始率领众门人下篷来迎接。见一道人,身高丈六。但见: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祥云更异常;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话说老子与元始迎接接引、准提上了芦蓬,打稽首,坐下。[3]准提道人准提道人是西方教二教主,是接引道人师弟。书中描写《封神演义》第70回: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荷叶有风生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

搜词条

封神演义[fēngshényǎnyì]明代传为许仲琳创作长篇小说

本词条

特色词条|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贡献维护者愿咸与恒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等)是明代许仲琳(有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1],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2]《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3]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4]

作品名称封神演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