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八七七章 论迹不论心(2 / 2)

加入书签

听到杜英在身后的声音,郗道茂温声说道:

“武陵潘氏和寻常世家不同,半是世家、半是将门,镇守荆南几代多年,根深蒂固不说,而且无论汉人还是蛮夷都对其信服。

其家族一直以维系汉家在此地的统治为己任,大概也不愿意看到两军厮杀无度,反而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蛮夷捡了便宜吧。

夫君在如何处置荆南这些世家的时候,还是应当小心一些。”

杜英颔首,潘家也好,其余镇守边陲的世家也罢,他其实还是敬重几分的,无论是守住汉家领土还是促进汉人和蛮夷之间的融合,进而对外开疆拓土,他们的确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也正如郗道茂所说,荆南这种半开化之地,汉人真正掌握的地盘也就是几座城池,汉人和蛮夷之间的力量此消彼长,所以若是杜英直接把荆南世家清扫干净,或者和荆州大族以及桓家在荆南打的天翻地覆,那么最终得利的很可能并不是汉人。

时至今日,关中都督府在对各处蛮夷的战事以及后续的统治之中都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主要还是因为关中都督府绝对的势力。

在绝对的压迫之下,不管那些胡人如何畏威而不怀德,其都得乖乖蛰伏,顺应关中的政策,之后从关中的政策之中得到了好处,意识到这样归顺也不是什么坏事,才能逐渐开始融入关中,甚至是为了关中征战。

但若是都督府和荆州大族两败俱伤,那么在荆州一时间很难压住那些蛮夷,这会让杜英不得不在未来继续为如何镇压这些蛮夷而头疼。所以诸如武陵潘氏这些世家,杜英自然不可能真的把他们“净身出户”,甚至就算是他们有什么出格的举动,杜英的忍耐底线也要高于其余地方的世家。

“余本来是打算保留其大部分家产田地的。”杜英缓缓说道,“可以给他们一个慢慢适应和接受的机会,趁着这个时间内,余也可以派人去山中和那些蛮夷交流,尽可能的让双方能够有通畅的贸易渠道,开放榷场、引人下山耕作,逐渐化为我华夏百姓。

不过现在武陵潘家却主动提出要上交这些,所需要的代价只是保住桓豁的性命,这就·····很有意思了。”

郗道茂也微微错愕,斟酌说道:

“这是为了向夫君表明忠心?”

杜英摇了摇头:

“只怕不止如此,大概也是为了避免自己落得骂名吧。潘家之前在汉末就辗转于蜀汉和孙吴之间,却从未有人指摘其为反复小人,反而在两方都颇得尊重。

现在大概也是类似的做法,虽然迫于形势以及身上肩负的守边重任不得不投降我军,但还是期望保全旧主,不让旧主因为自己的行为直接战死,这样潘家的生前身后名恐怕也还是不错。

尤其是这个潘京啊,根据张蚝的上报,这一切决定很有可能是其临阵观察情况做出的,潘家这是出人才了。”

“那夫君打算如何应对?”

“潘家的忠烈,余亦然欣赏,一切田产待遇,全部按照既定,留给他们的那些就当作是余赐给他们的。”杜英缓缓说道,“如此一来,潘家得了好处,余得了名望,也不差。”

“夫君就不怕那潘京本来就是这么想的,算到了夫君会把田产留一些给他。”

“有可能会猜到,因为我们在荆州北边推行的也不是对世家赶尽杀绝的政策,余不相信他们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听到,甚至潘京有可能正是在心里已经把这些消息反复盘算,最终打算这么做。”杜英缓缓说道,“不过那又如何,凡事论迹不论心,余也没有亏,不是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