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六章 被迫出山王羲之(1 / 2)
[[第一八九六章 被迫出山王羲之
不管王洽说的是真是假,都改变不了王洽本人已经沦为阶下囚的事实。
那么······若这是假的,王洽能够写下亲笔信,而且交出信物,那说明王洽至少是已经顺从于关中都督府了,只是不知道这个过程是自愿的还是被物理说服的。
但想来杜英在没有拿下江左之前,也不太可能对王家的家主施加酷刑,所以王洽主动低头配合的可能性比较大。
那王洽就等于已经臣服于关中都督府并且愿意为其做事,这就让江左的琅琊王氏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此时王羲之主动上门拜访,便是想要表明琅琊王氏对都督府并无太大敌意的态度,说不定大家还能商量商量之后怎么合作?
至于朝廷那边会怎么看琅琊王氏这番跳反行为······诚如王羲之方才所言,王家门生故吏遍布江左,朝廷还真的能把王氏怎么样?
顶多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努力稳住罢了。
现在是整个江左危急存亡之秋,自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王洽的信件这么一来,让原本就心怀忌惮的大司马府和朝廷,互相更生几分戒备,所以这建康府之中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会引起双方的误会,最终直接导致两边内斗。
朝廷以前对郗昙客客气气的,现在却直接把他软禁起来,也有担心郗昙会趁着朝廷紧张兮兮的时候捣乱的因素在其中,毕竟之前郗昙上蹿下跳、煽风点火的事情做的也不少。
而现在,若是贸然对琅琊王氏动手,俨然也会挑动各方敏感的神经,再加上琅琊王氏作为世家的领头人物,“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操作可以说轻车熟路,之前甚至都能王敦和王导对垒,打的不亦乐乎。
因此就算是王洽投降了关中都督府,又能够如何?
这也不足以证明整个王家就要造反,更何况关中那边的报纸也没有通报王洽的生死去向,说不定已经死了呢。
要是王洽这个家主死了,那可就少了很多麻烦事啊······王羲之在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他自然是不期望搅和到现在这一场成功概率已经不高的战事之中,甚至当初家族抓住机会想要重返青州,王羲之都并不赞同。
现在的琅琊王氏,就是一副空壳罢了,想要凭借这么一个壳子在北方呼风唤雨,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琅琊王氏起家才多少年,所依靠的也是南渡之后才积攒下来的名望,在此之前,天下明明是颖川世家的天下,所以跑到北方去,人家又凭什么会承认和拥护你?
而事实也是如此,琅琊王氏最终在青州纠集的也只是一群世家子弟罢了,结果还在琅琊城中被一网打尽,迄今为止都不知道他们的死活,王洽本人则一路狼狈南逃,若不是有桓秀、孙无终等人的扶持和掩护,早就已经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了,但王洽保全了兵马,琅琊王氏再起的希望、积攒的威名,也都在这连绵的北方战事之中破灭。
之前人们眼中的琅琊王氏,还是江左顶流世家,一时的失意,早晚还能和谢安那样东山再起。
但是现在人们眼中的琅琊王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已。
明明是王洽等人弄出来了这样的烂摊子,结果现在缺需要自己出面收拾,说实话,王羲之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身为王家的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又让他绝对不可能真的束手旁观。
趁着朝廷现在还没有凭据,不好直接对琅琊王氏出手,王羲之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来拜访郗昙。
迎着郗昙的目光,王羲之缓缓说道:
“余会面请陛下,出使寿春,一来期望能够让两军平息兵戈,二来也期望能够探望我家家主,无论是生是死,总要给家里人一个交代。”
郗昙打量着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