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群英荟萃(2 / 2)
展板上记叙的正是可见光室内定位装置组的评委,是一名来自汉东神宇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名为魏开阳,公司主营的业务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设计制造等一系列业务。
看展板上的照片,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并不像是魏莱的父亲,方舟对魏莱的敌意有些不明就里,忍不住心里猜测了一系列家族大戏。
九子夺嫡?龙王归来?
此时明德楼前的广播声突然响起,示意各队参赛选手派一个代表,到一楼教室内进行登记和抽签,依次来决定答辩的顺序。
魏莱的目光才从展板上移开,二人一同进入明德楼进行登记,只不过一个人代表的可见光室内定位装置,一个人代表的是自适应飞行躲避装置。
抽完了顺序号,除了在对应的负责人姓名下打钩,两人各自在答辩人一栏填写了对方的姓名,起身相视一笑便出了教室。
留下了负责登记的学校工作人员一脸懵逼,咋回事?我好像突然被塞了一嘴狗粮。
剩下的便是在教学楼或者楼前的广场上进行等待。
七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入选了三十支代表队,最终通过答辩决胜出小组中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可以说颇为残酷。
相比于全国各大高校交了一百块钱报名费打水漂的炮灰队伍,进入决赛而未获奖的队伍也顶多相当于高级炮灰,唯一的好处便是主办方出钱住了一次高级酒店。
不过这钱对于收受的大量报名费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所有未获奖的队伍相当于花钱买了一张成功参赛证明,括弧,还是电子版,除了在本学校加上一些微薄的学分,并无他用。
甚至有的学校对于成功参赛的证书,都不加学分。
七个小组分为了七个教室,进行单独答辩,每个小组原则上给予了十五分钟的时间,但根据评委提问程度,会适当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没有评委提问,便会直接进入下一场。
魏莱抽到的顺序号在可见光室内定位组比较靠前,方舟的手气就比较差了,在自适应飞行躲避装置组排倒数第一。
排在前面的队伍,在评委初来乍到的时候还能给予对方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能会获得不低的分数,越到后面,随着参赛作品重复性的增多,评委的兴趣会越来越低。
尤其是最后一名,如果作品不是特别优秀,在评委急于下班吃饭的情况下,最后一名可能会面临陈述之后无人提问的尴尬境地,打出来的分数也会非常低。
很快,广播里便叫到了魏莱的名字,坐在凳子上闭目养神的魏莱睁开锐利的双眼,拿起准备好的纸质资料和U盘,一步一步坚定的走向答辩教室。
子弹在膛,扳机轻语,我们该登场了。
在场的人一个都不认识,无人机没有能够保管的地方,方舟左手拿着电脑包,右手提着无人机箱子,紧跟在魏莱的屁股后,后背留下的汗水浸湿了半片短袖,狼狈的样子像极了导演身后的摄像小哥。
↑返回顶部↑